纺织厂的工人,变成她的拥趸。
没有任何一个领导愿意让自己的工人成为另一支队伍的士兵。但王立业已经不是领到了,他都已经“投诚”了,如今能做的,也只是让自己的兵在被“俘虏”时,能学会说好话,到时得到好点的待遇罢了。
就这样,在苏曼的示意下,王立业成功说服了厂里因厂子即将倒闭而惶恐不安,急需要金钱来安抚,而没怎么挣扎就接受了自己要从一个正式工人变成昔日还不如他们厂的小小服装厂的临时工的事实,甚至连每天的工资是多少都不敢问,只想着等麦田服装厂的人来了以后要好好表现,期盼着或许他们能够通过勤劳的形象,得到装厂领导的看重与认同,并都幻想他们能被服装厂雇佣。
至于即将沦落为他们曾经瞧不上眼的临时工身份……
纺织厂的工人们也只能苦中作乐地想:临时工起码比厂子倒闭以后再没有工资收入的下岗工人要好一些,不是吗?
……
人的欲望都是无穷无尽的。
人也从来都是得寸进尺的。
作为绝对的利己主义,苏曼向来赞同“人之初,性本恶”这一说法,这让她总爱以最大的恶意去揣度一个人的行为,热衷于“阴谋论”。
就像是对待这群纺织厂的“原住民”们,苏曼也同样认为,一旦自己不给他们设立一个“置之死地而后生”的门槛儿,让他们认清自己如今的处境和价值,而是选择直接告知他们纺织厂已经有了新的生路,自己是新厂长,那么他们中的大多数,就一定会像从前工作那样,继续享受如今这个对工人极为宽松、优待的环境,并成为拖累厂子发展的一块“短板”。
苏曼好不容易才将自己吞并纺织厂的目标完成了99%,就差最后一哆嗦了,又怎么可能会允许自己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被块“短板”拍到地上,留下难看的淤青疤痕呢。
“我对于工人的要求并不高,一是要勤劳踏实,二是要诚实善良,三是不要搬弄是非,四是要忠诚、服从命令,五是要能力出众,但这不是关键,我会更看重人品,能力都可以培养。如果厂里的工人都具备这些素质,那么不需要你说,我就会留下他们。但如果他们不具备,你说再多也都没有用。”面对王立业试图让自己在这次看似是收拢人心,实际上却是一场考核的结束后,留下所有工人的请求,苏曼没有直接回答对方的问题,只说出了自己对工人的要求。
王立业知道这代表了拒绝,也知道苏曼所提出的要求并不过分,只是……想到厂子里那一小撮肯定不符合标准的工人在自己还是厂长时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