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但黄河水漫过了黄河堤坝,根本阻挡不住滔滔河水肆虐两岸。
郑国所挖的水渠起到了一定的调节作用;朱襄疏通了黄河中下游的支流,挖了池塘蓄水,也起到了一定调节作用。
但作用真的很微弱。
黄河大部分流域都没有支流,只有黄河一条孤零零的干流。
干旱的时候,黄河没有水源注入;洪水时,黄河也没有地方可以调节水量。
但这不是人力所能为的。因为黄河流域普遍降雨比较少,支流稀少是天生的,除非能人为修建拦截黄河的堤坝,才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黄河的水量。
那就是后世的三门峡了。
现在不可能有三门峡,只能凿开堤坝泄洪。
黄河中下游的泄洪还算容易。因为兵灾,大部分地方都已经荒芜,不会造成太多灾难。
当黄河上游洪水暴涨的时候,秦国就很为难了。
那是秦国的关东区域,是秦国最繁荣的地方。
农耕文明不能缺水,城池也多在河流沿岸建造。秦国发洪水的地方,就是秦国经济最繁荣的地方,是秦国良田最多的地方。
朱襄走遍了秦国关东,也没有寻到一处完美的泄洪场地。无论在哪里开凿,都会淹没大片农田。
秦王政在朱襄看到洪水暴涨,对黄河洪水进行预警的时候,也来到了黄河沿岸。
看到朱襄踏破了几双草鞋所描绘的黄河流域图,秦王政挑灯沉思了一夜,圈出了几个泄洪地。
秦军集结,强行驱逐泄洪地的秦人离开。
虽然秦王政承诺会给补偿,但谁愿意看着即将丰收的农田被淹没?谁愿意看到自己的家乡成为一片汪泽?谁愿意背井离乡从头打拼?
没有人愿意。
秦王政自继位起,国内第一次出现民乱。
他下令严惩领头者,从犯只要及时投降,就不会重罚。
当许多流民成为了刑徒,秦王政泄洪就更加容易,不会束手束脚了。
所以后世很多历史研究学家都猜测,此次秦王政行事粗糙,恐怕是故意为之。
朱襄也想到了这个可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