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都有好学, 有一定文化底子这一共同特点外,在出身方面, 可谓是各不相同。
既有在勋贵亲戚家寄人篱下的女孩, 也丧母的文人家女儿,更有小摊贩或是普通农户的女儿,还有父母曾是暗卫的女孩,以及被朝廷收养的孤女。
这些女孩入宫后, 与公主们一起, 吃住都在宫里,统一管理, 不再像从前,上完课后,公主回各自的母亲身边,伴读可以回家住。
所以那些伴读不仅可以带着丫鬟一起进宫, 还能天天往返宫中,与家里的联系过密, 一个个的带着任务私心重。
改成这种统一管理的模式, 也算是将公主与伴读都放在同一层面上, 都不许带丫鬟,虽会专门安排宫人负责照顾她们的饮食起居,却会要求她们都要习惯生活自理。
对于那些已在女学接受过几个月培训的伴读而言,不管她们原本是什么出身,都已经学会自理。
主要是宫里的这些穿衣梳头都需依靠宫女太监伺候的公主,何殊早就看不惯这种将人养成巨婴废物的现象。
比她大的几个公主虽然也是从小被人照顾着长大,可是在郡王府时家里穷,伺候的人手少,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
正宁帝登基后,后宫里的人,从先帝的嫔妃到宫女内侍,征询过他们的意思后,只有一小部分被安置到京外别院
连自己有想法的先帝嫔妃在内,在何殊鼓动正宁帝开设的各种产业里,安排了大半,可是宫中剩下的宫女内侍仍有不少。
相较于活到年近七旬,还在纳妃的先帝,正宁帝的后宫只有不到二十个嫔妃,其中有一小半还是郡王府的老人。
如此一来,后宫一直是主子少,伺候的人却多的状态。
何殊纵然不赞成那些嫔妃生怕自己的孩子受委屈,往女儿身边大量安排人手的做法。
可是她作为太子,若是对后宫中的这种事指手划脚,容易给人留下她这个太子不务正业,没有容人之量,苛待妹妹之类的话柄。
所以何殊一直没有干涉,直到这次,因为到正宁帝主动感慨,希望剩下的女儿也能争气些,多出几个能像三公主那么有能力的,她才临时提出自己的想法。
这么一来,虽然那些公主的母妃,不赞成这种安排,认为自己的女儿受了委屈,提出各种质疑与抗议,也有正宁帝负责顶在前面,告诉她们那是他的想法与安排。
更何况八
公主这个嫡公主也不例外,皇后却对这件事表现出极大的支持与配合,才将这件事彻底落实下来。
随着为公主选伴读一事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