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到了牧场,众人先去看了病牛。
王教授检查了牛犊的情况,发现它们身体温度没有明显升高,判定是“非感染性腹泻”。
“这种症状,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母牛的乳汁过稀,或者不足,导致牛犊时饱时饿,消化系统出现了紊乱。另一种情况就是现在冬季,气温变化比较大,如果保暖措施没做好,牛犊也会产生应激反应。”
听到王教授的话,顾宁宁看了看这简陋的牛舍,心里非常赞同。
石强把王教授的话翻译给了多吉,然后又把多吉的话翻译给大家。
“多吉想问问要怎么治疗这些牛犊。”
“治疗的话,氟苯尼考注射液,每天两次进行肌肉注射,间隔8小时。同时口服仔畜泻比克。预防的话,还得改善牛舍的环境,定期消毒,给母牛补充营养……”
石强表示,“这些药我们这儿当地就买得到。改善牛舍的话,多吉说他这段时间会把牛舍休整休整,等明年开春了再重新修缮。”
王教授提醒道:“如果母牛的奶水不足,可饲喂代乳粉,不过要控制奶温。”
“好,我会告诉他的。”
这一天,王教授一行人又接连去了几家牧场,最后发现基本上都是共性的问题——饲养环境差,消毒不彻底;牦牛结构不合理,病老牦牛数量过多;自然放养式养殖,投入太少等等。
石强将调查的结果汇报给了领导,然后对王教授道:“我们想举行一个牦牛养殖技术培训班,到时候请您给牧民们上课,您看行不行?”
王教授迟疑了一下,“我不会藏语。”
而当地人的普通话又普遍不太好。
“没事,到时候我现场给大家做翻译!”
既然都这么说了,王教授自然不会拒绝,“行,时间你们定吧!”
接下来的两天,顾宁宁和其他师兄师姐们辗转各个牧民的家里,给他们生病的牛羊治病,提出防治疫病的建议。
他们还会被热情的牧民留下来,用美食和美酒招待。
顾宁宁从牧民们的身上感受到了一种质朴又悠远的情感,仿佛透过他们就能感受到人与自然的融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