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3分钟不到,全体敢死队员就都已经就位,航母编队也已经来到距离靶场一百万公里远的太空中。
突击快艇的超空间跳跃距离最远可以达到五百万公里,不过这第一次大规模测试赵明还是决定保守一点点,把演习距离调整到了一百万公里。
“报告,前方发现敌方舰队,方向55度,距离104万公里。”
指挥大厅里面,一名军官按照实战的要求大声向指挥官汇报敌情。
“报告,敌方舰队已经升起护盾,激光炮已经充能。”另一名观察员紧接着汇报。
实际上赵明制造的这些靶舰只是一个模型,什么能量护盾、激光炮肯定是没有的,也就是外观看起来一模一样而已。
不过既然是实战演习,那当然还是要尽可能按照战时情况来演练,该做的探测一个也不能少,该做的应对措施必须做到位。
于是指挥官果断下令:“马上放飞所有突击快艇!”
这个时候整个航母编队都已经进入规避飞行模式,也就是尽量保持无规则运动以便躲避对方的激光炮射击。在目前这个距离上,激光炮想要命中目标还需要3秒多钟的时间,规避起来不算太难。
航母的规避飞行不影响它内部突击快艇的放飞,因为这些快艇是通过固定轨道弹射出去的。这些电磁轨道把快艇夹在中间,能够提供足够的横向加速度带着快艇跟随航母运动,而不会来回晃荡。
每一艘航母都有8条突击快艇弹射通道,在飞船的两侧一边4条,紧挨着普通飞船进出通道。
不过普通飞船进出通道的开口朝向舰艏,方向是固定的。而突击快艇弹射通道则是在前后两端都有开口,可以根据战术的需要灵活选择弹射方向,必要的时候可以让敌方无法观察到己方的放飞行为,以便攻击不备达到更好的突袭效果。
此刻8条弹射通道全力工作,把一艘艘突击快艇像电磁炮弹一样快速射入太空。
短短几秒钟时间,所有突击快艇都已经顺利放飞,随即它们就开启了超空间跳跃消失不见。
为了更好地观察突击效果,赵明在靶舰内部安装了许许多多摄像头,所以下一个瞬间就从指挥大厅的屏幕上看到这些快艇陆陆续续在各自的目标点上出现。
轰隆、轰隆、轰隆……
突然出现的快艇在敌方战舰内部的走廊上、货舱中横冲直撞,在天花板、地板和墙壁之间来回反弹,撞得到处都是凹陷。
这么一来倒是顺带解决了部分隐藏在墙壁里面的自动防卫武器,它们因为升降装置变形而无法弹出来攻击入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