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是天然的衣服架子,什么衣服穿在身上都合适漂亮,惹人眼球,当然生意大好。
另外,也经常和马教授一起去给文物收藏者(我认为他们是文物贩子)做鉴定、估价,马教授带我去,可能是把我当成了他的得意弟子,同时似乎也有给他当保镖的意思。那些“收藏者”都很大方,给钱不少,马教授总是给我一部分,有时几百,有时一千两千、三千五千,我不用再问家里要钱了,还开始往家里寄钱。折腾一年下来,到了临近毕业,我的存款折上竟然有了六位数,连我自己都不敢相信。
我鉴定青铜器和瓷器最拿手,有时候一件器物到我手上,不用眼看,只用手掂,凭手感就能马上断定器物的真伪和大致年代。有些文物鉴定的书里教人如何望闻问切,其实那都是表面的,遇上制作高明的赝品那些都不好使,再锐利的眼睛也有“走眼”的时候,再敏感的手掌也有“失手”的时候,主要还得凭经验和感觉,需要多看多练和很高的悟性,这东西还真不好言传,所谓“妙不可言”。
马教授对我鉴定文物的“灵性”大加赞赏,一直鼓动我开家古玩店,他可以帮我招呼生意,互惠互利。我也有这想法,我一直想自谋出路,闯荡一番。那时候省城里做古玩生意的不多,好像只有两家,都不很专业,对我来说倒是一条挣钱的路子,只是找不到合适的店面。
我们出去闲逛的时候,经常路过靠近郊区的一条胡同,胡同口处有一栋两层小楼,楼上住人,楼下就是店面,先后开过百货店、服装店、理发店、菜店,都因为地面太滑,生意不好,关门了。临近毕业的时候,我们出去玩又路过那里,看到门上贴了张纸,上面用毛笔歪歪扭扭地写着:“本房出租或出售,有意者请打传呼某某号”。
耗子看了,高兴地说:“老大,就这个,把它买下来,这里虽然开别的生意不行,要是搞古玩绝对是宝地。”
我给那个号码打了传呼,房子的主人来了,张口要4万。那个时候房地产生意不兴隆,用现在的眼光来看房屋都很便宜。我拦腰砍,出2万,不卖就算了。
主人一咬牙:“不瞒你说,我要到外面去做生意,这房子不想要了,还是滑地,开什么买卖都他娘的不行。得了,你再加两千成交,立马过户。”
我花了两万二买下了这房子。房子底层是一大间,当门面;楼上是三室一厅,有洗手间和厨房。厅当客厅,三室一间当卧室,一间当客房,北向的一间当仓库。装修完毕,到工商税务办了登记,领了执照就开张。马教授亲自提笔给题写了门头“和璞轩”,取和氏璧的故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