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里的学生,压根就没有明确的版权人时,抄袭,这个世界上赚钱最简单的方式,自然会被所有人本能使用。
而当大家都开始抄袭时,消费者玩到的游戏,同质化就非常严重了。
一开始,他们可能会因为兴趣游玩,到了后面,所有的街机生产商就必须面对自研这个事实了。
正是因为伊森了解到了这一点,他才会介入电子游戏这个行业。
没办法!
谁让现年二十岁的他就已经有了四十年的研发经验了呢?
(笑~
注:1exidy:埃克西迪,最出名的作品是《死亡竞赛》,这是一个非常暴力的赛车游戏,玩家驾驶赛车撞人,其疯狂的暴力程度让它一度登上了《纽约时报》,并影响了《疯狂的麦克斯》《暴力摩托》的创作。2诺兰·布什内尔虽然抄袭了,但他依旧是电子游戏之父,这是业内公认的,因为他成功的地方不是抄袭了游戏,而是打破了人们的思维僵局,不用电脑做电子游戏。3文中写的1975年的游戏环境是真的,诺兰·布什内尔自己就吐槽过,他抄米罗华的乒乓球游戏,别人抄他的《pong》,当时的市场环境就是这么的离谱和搞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