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主菜是一盆杂烩菜,里面有猪肉、白菜、豆角儿、粉条儿,刚出锅的,还热腾腾地冒着气儿。小邓知道陶砚瓦品味,其实是只要有盆大绘菜就行的。
那梁继本是河南长大,也喜欢吃绘菜。于是二人推杯换盏,喝光了那瓶红酒,又叫人送来两个馒头,把菜也基本吃光了。
吃喝完毕,心情大好。梁继脸上红红的,闪着青春的光彩。略带醉意地说:陶叔叔,您的为人为文,是我梁继的榜样。
陶砚瓦说:好小子,你做博士学问咋样,我不知道,奉承人倒是有一套。
梁继喝了酒,再一着急,就有些结巴说:陶叔叔您大错特错了!我梁继在学校是啥样人,您可以去打听,我是从不奉承人的!我要向您正式报告,我报告!我正在写一部长篇小说。
陶砚瓦听了一惊,说:干长篇?写多少字了?
梁继说:写了万字了,还没写完。您肯定说我是胡整。还没真正走上社会,就写长篇。
陶砚瓦说:那倒不一定。肖洛霍夫开始写《静静的顿河》才1岁,王蒙写《青春万岁》时,才19岁。现在社会上的小作家也层出不穷啊。
梁继说:肖洛霍夫是战争的参与者,王蒙也是运动中的一员。而我,我只是一个狂躁社会的旁观者,却要写《狂躁时代》,这不是老虎吃天吗?
陶砚瓦说:你写的是《狂躁时代》吗?
梁继结巴说:是,是。
梁砚瓦再问:这个题目很大,你具体写得什么题材?或者说讲了个什么故事?
梁继说:陶叔叔经您这么一问,我感觉象是在受审。请您允许我冷静冷静。
他说完,就闭上眼睛,长长地呼吸了几下说:您真厉害!我就是要讲一个故事,一个真实而又让人心碎的故事。
我小说主人公的生活原型就是我的女朋友,她叫吕丹丹。我们从小在一个院子里长大,也是很要好的同学。我爸爸是1984年转业的,那年我刚刚岁半。爸爸先是分在市政府办公室。丹丹妈妈就是市政府的一个打字员,她爸爸原来是个美术老师,通过她妈妈的关系,调到了教育局,又去下边县里当了管教育的副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