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至全岛各地。
1949年民国政府迁台之后,一些退伍老兵在台北市火车站前街道骑楼一带,开设了多家红烧牛肉面店,以红烧味为主,依型态分为红烧番茄牛肉面、红烧牛肉汤面和红烧牛肉干面等多种。
据说冈山眷村的老兵借鉴吸收成都小吃“小碗红汤牛肉”,发明了川味红烧牛肉面,立刻风行台北,并随退役老兵播布到台湾各地乡镇。冈山是空军官校所在,因自成都迁来,眷属多为四川人,用料模仿郫县豆瓣酱,以辣豆瓣酱为主要调味料。
蒋綄春带大家吃的牛肉面,地点在台北开封街口,是由原籍为河南三门峡的退伍老兵开设经营的清真店。店面不大,一进门右手支着一口大锅,锅上架着个铁箅子,铁箅子上摆着刚出锅的牛肉,现吃现切。据说牛肉都是当天现宰的黄牛肉,锅里肉汤微滚,汤里黄油四散,喷香扑鼻。店内大堂里有十几个桌子,里间似还有桌椅,数目不祥。蒋綄春招呼大家围坐在两个拼在一起的桌子上,就去锅前铁箅子上挑牛肉。
锅台里面站着一位头戴白帽子的老者,约摸80来岁,听口音是大陆人。这引起陶砚瓦的好奇,就走过去站在旁边观看。
蒋綄春点了肉和面,就回座位上去和尚济民、岳顺祥周旋。陶砚瓦就走到老者面前,说:老伯是哪里人?
老伯说:是河南陕县人。
陶砚瓦问:大陆还有亲人吗?常回去吗?
老伯说:只有侄子、孙子辈的人了,前些年每年都回去,最近年纪大了,倒是也还回去。
陶砚瓦问:这边的家有不少人吧?
老伯指着旁边灶上忙活的两个女人说:那个老一点的是我老婆,年轻的是我女儿。
陶砚瓦说:她们都去过大陆吗?
老伯说:都去过。但说话两边都听不懂,怪别扭。
说完又叹口气说:唉,也没什么感情。
陶砚瓦听完这句话,也感觉沉重起来。话题说到这个程度,似也不好再进行了。就说:
谢谢老伯。说完就转身吃面去了。
大家在台北吃牛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