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是专门让这些火炮专家进行火器研究和改良的地方,里边堆满了各种草图,而这一次,我带来的是最新版本的草图。
“这是一种新型的火器,其原理也很简单,就像我们大唐所使用的火炮一般,只不过,体积要小得多,要小到一个人能够使用,另外,其所使用的子弹不需要像炮弹那般还要分类别,就只需要一种,就是实心圆锥弹......”我站在他们的跟身,照着摊在桌上的图纸,不停地在那块墙上的黑板着把我所绘的图纸上的超小型火炮向他们一一解说要点,当然,这玩意目前只属于是一种试验品,照我的设想,是希望能看看,这些大唐帝国的能工巧匠到底能把千斤重的火炮按比例缩小到哪一种程度,大唐的火炮可是后装火炮,推入炮弹,再将药包压入之后,关闭侧盖之后进行击放,发射之后,再用通条来清理炮管,虽然清理炮管这一程序仍旧存在,但是却比之前装火炮缩短了大半的时间。
因为大唐帝国的火炮的发射药已经装成了定量的药包,而不需要象另一个时间的火炮一般还要倾入了火药之后重新压实,削减了程序之后,自然使得大唐帝国火炬的击发时间大大缩短。同样,照比例缩小成火枪之后,也可以照着这种方式进行击发,虽然比不上后世的使用雷贡来击发的后装枪,但也要远远比后世的燧发枪和火绳枪快得多。
“......你们可以多试制一些样品出来,当然,越小越轻便越好,最好能小到能用单手来进行击发,当然达不到我这个要求也没关系,反正你们以这一点为目标而努力就是了。”我在黑板前不停地比划着动作,所有的工匠们都一副颇有所得之色,都拿着笔在自己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写写画画,似乎希望能把我的理念给记录下来。
--------------------
现在大唐武研院火器局的工匠们可不比以前了,都有了文化,都懂得使用文字来记录他们的经验,既是为了能更快的指导那些新来的匠人,同时也为大唐的军工事业发展保留了丰富的资料。
早就有心铸造火枪了的,不过一直没有机会,也没有能力,当初火器局成立之初,别说整一枝拇指粗细的枪管,就算是千斤重炮的炮管,都很难做到口径完全一致,经过了这么些年的工艺改良,总算是小有成就,现如今,一根炮管的前后口径的误差不会超过两毫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