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七十二斤。
比去年还多了点,而士农司的庄子,亩产竟然到了三百九,裴殊自己的庄子,亩产最高,四百出了点头,这是头一回麦子亩产高过四百斤。
安庆帝悬着的心落定,这才翻开其他地方的折子,各地麦子亩产三百斤到三百三十斤不等,盛京一带甩开了三十多斤。
“裴殊真是好样的,朕没看错他。”安庆帝找出莞城的折子,水稻亩产三百二十斤,士农司递的折子是三百六十斤,裴殊在漳渝县待了半年多,没有白待。
御朝百姓并不是吃不起饭,吃不起米面还有红薯土豆,但是,能吃大米白面谁又想吃红薯面,煮土豆呢,谁不想吃好一些。
所以,士农司种的都是麦子,花生之类的粮食作物。
裴殊立了大功,士农司立了大功,若只有裴殊一人,也做不到这么好。
“这个裴殊,”安庆帝准备厚赏,却没打算在户部尚书面前说,他挥手让户部尚书退下,慢慢翻看其他折子,南方周城一带七月份雨水多,亩产才一百多斤。
现在又下雨,得开仓赈灾。
欢喜过后又是烦忧,安庆帝揉揉眉心,要是多几个裴殊这样的人就好了,“张德全,召安王和安定侯入宫。”
安王昨日回来的,一路快马加鞭回来,还没歇够,就被他召进宫了,心里有些愧疚,但现在的确急。
半个时辰后安王同安定侯一起进宫,安庆帝把奏折给二人看,“周城赈灾,二位爱卿看谁去合适?”
九月份南方雨水奇多,那边秋收粮产又不高,百姓苦不堪言,知府不敢谎报,奏折上语气惶恐,生怕降罪。
安定侯道:“说起来莞城离周城很近。”
安王点了点头,别的不说,裴殊赤子之心,一心为百姓着想,他去安王是放心的。
第六十一章 别离晋江文学城独发……
让裴殊去安庆帝的确放心,只是裴殊可有这个本事?总不能因为他种地种的好就让他去赈灾。
有赤子之心是好事。
安庆帝道:“安定侯,朕命你为赈灾大臣,即刻前往周城,传朕旨意,命裴殊协助调度,开仓赈灾。”
远水救不了近火,赈灾只能就近调粮,朝廷征税,都在各城的粮仓里,以防有要紧事发生。
古往今来有旱灾涝灾都是这般做。
安定侯跪下领命,安王半月之后还会回西北,却是帮不了什么忙的。
安庆帝召安王过来,是为了西北战事,开春之后大大小小打了十几场仗,赢多输少,北境之地的异族人不敢再犯,西北抓紧修建城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