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半。
这个项目,说是多家一起合作,实际上,真正研究的核心东西,是三大运营,以及通讯企业的事情。
高校这边,至少繁晨大学这里,更多是做些边角料的活,搞些测试啊,一些小外包。
只不过,这个外包的活量大。
当前国内,整体对于二三代移动通讯技术,本身技术储备就不足,顶尖的技术人才也极为稀少,都在企业其他地方。
因为这东西,听上去不是太高端,高校研究机构们,热衷度不高。
毕竟他们是纯碎的科研,要名气和成绩,和应用隔着一层。
工作室内,没有什么研究器材,摆满了电脑,用的是繁晨内部的内克斯系统。
几十名技术人员,全都盯着电脑,相互有小组协作探讨。
工作的时候,大家显得都很忙碌,盯着电脑屏幕上的数据,分析研究。
辛启天没有人搭理,方正阳只负责安排任务,不会一直呆在这里。
原本热情而来,辛启天只好自己瞎琢磨起来。
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最初是在无线电技术成熟后出现的。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得谈到,贝尔实验室。
现代移动通讯技术,始于车载无线电。后来,公共电话网出现,再后来,由贝尔实验室研制出amps系统,建成了蜂窝状移动通信网。
以amps和tacs为代表的第一代蜂窝移动通信网,是模拟系统。八零九零年代,数字通信系统出现。能够提供语音,数据等多种业务。
而到现在,第三代移动系统出现,网络采取数字信,能提供语音图像等多媒体业务。
连续好几天时间过去,辛启天都在了解这些相关信息。
虽然他呆在这里,没有实际工作成绩出来,但是能够获取很丰富的知识,有问题的时候,可以随便找来一个老师教授,他们也非常乐于帮助他解答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后,终于融入了整个项目团队。而且方正阳也给他派发了,一些网络信令测试的任务。
拿着人家强通发过来的资料,对照着,根据企业那边的技术,分析计算数据是否一致。
工作室内角落中,方正阳坐在辛启天身边,耐心的给他开设小课堂。
“信息原是话音波形,但可以用语音编码技术,把它变为01的二进制信息。发信端发送的信息是01组合,不管用什么样的形式把信号传输给对方,01都不能直接放导线或者电波上,必须把它变为相对应的信号波形。”
“用01表示波形,有归零码,曼彻斯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