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净整齐的榻铺。
秦茵茵一时看得发怔,「……这后头修得跟客栈似的?你额外吩咐的?」
「是。」林初梨走在廊道上,指尖沿着簷柱滑过,一边检查细节,一边淡声道:「前铺营业,为书肆;香堂集雅,设诗会;后院一通,便能养笔、抄书、歇息、传稿。」
秦茵茵挑眉:「不是说这里是诗会之地,怎忽地变成了笔手营房?」
「诗是引子,笔才是根。」林初梨停下,转头回望她,眼神清明。
「若真想把这斋办起来,靠的不只是诗词沙龙,还有『人』。」
「人?别卖关子了,咱们书肆跟人有什么干係?」
「有稳定出稿的人,才能撑得起流转的制度。」
她示意秦茵茵随她过来,步入一室,拂开帘帐,只见墙上一排空栏:「这里往后便掛榜,每月选『笔苑登堂』、『词林蕴秀』,若人气够,也设『雅卷流芳』。」
「我们不止收稿,而是立制度。」
「笔手签斋中契约,月交一章者给资银,叁章者加奖,若作品上榜,还能有单独推印与香会诵读的机会。」
秦茵茵愣了愣,「……还能这样?」
「当然。」林初梨语气温温淡淡,给秦茵茵描画着未来蓝图。
「一笔立名,一签入斋也可;一书成篇,一签为约也可。若有写得极好的,除了赏银,还封『斋中笔首』,由书斋出钱推人、做封面、养名号,封皮印斋印与笔号。」
「斋中出品,真名一律不外洩。」
「不印真名?何解?」
她侧过头望向林初梨,眼里带了点疑惑:
「若要卖名声,真名不外洩,这些人凭什么来?」
林初梨闻言,轻摇扇子,似笑非笑地看着她:
「……不是每个人,都想靠名字卖稿。」
她语声淡淡,却不缓不急:
「名声能成事,也能误人。这世上有些人,总想知道——自己若不靠出身、不凭声势,只凭一笔之力,能不能杀出一条路来?」
秦茵茵怔住。
只听她继续:「那些人,或是才子,或是才女,也许早封过笔首,名声在外;也有名声不佳者,为世所不喜,却偏偏文采斐然。」
「名声不佳者,不一定有错,可能只是说话衝了些、出身不对、阶级太低,或得罪过人——可文章无过,何必连笔也一道埋?」
「至于那些本就声名在外的,反倒常常怀疑——人们讚的,是他的笔,还是那一身来歷?」
「所以留白斋给提供一个公平的台面:不问姓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