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笔记
首页

第三章 地方防卫军的新兵种

波蒂奥雷克对遭遇战做了补充,“两军遭遇之际,只有刺刀与鲜血才能铸就胜利。”

鲁道夫嗤之以鼻,很想反驳,却又怕驳了这位将军的面子。看来,在这个年代,相信冲锋与刺刀的,不止是法国的那些高傲将军。

皇储斐迪南开口了:“战争的方式已经改变了,无数次的演戏已经证明,现代战争的火力是难以置信的。”

鲁道夫补充道:“两次巴尔干战争就是最好的证明,保加利亚不骁勇善战,却败给了联合的打压。”

波蒂奥雷克是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总督,总参谋长康拉德的最大对手。他制订了于1914年6月26、27日针对塞尔维亚的军事演习,并邀请费迪南大公前来观摩。结果28日萨拉热窝的安保工作出了大偏差,当时波蒂奥雷克就震惊的看着在桥车后排座位上受了致命伤的大公夫妇。可惜的是普林西普没有下手把总督先生给毙了,并且在日后的三次入侵塞尔维亚的作战中,这位巴尔干总司令的无能被彻彻底底暴露了出来,从8月中旬至1914年末,奥匈帝国在塞尔维亚会战中总计损失了27万人,而塞军不过伤亡16万。最终波蒂奥雷克被皇帝撤职、踢出军队,之后在克拉福根活到1933年。

总督的热情好像被浇了一桶冰水,喃喃着:“过去在柯尼希格雷茨举行的军事演习上,帝国的参谋当着在场的外国武官的面宣称,帝国军队的目标就是要“避免柯尼希格雷茨悲剧的重演”,但是帝国参谋部很快就从推崇火力退回了传统的刺刀重逢。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帝国负担不起火力的费用。”

都是没钱惹的祸,鲁道夫暗自恼火。综合国力上,当战争进入一战时代,大规模的总体动员已经取代了平日里的常备军成为决定力量,奥匈帝国拥有数千万的庞大人口,就使得它起码看上去军力并不差。奥匈的军事工业也相当发达,事实上在普奥战败后,奥地利也开始了工业革命,铁路建设和工业发展都进入了高速期,到一战前,从主要的经济数据看,如钢产量、煤产量、铁路里程等,虽有些地方比俄国有差距,但却远远的甩开了意大利。奥匈在捷克地区的军事工业、南部沿海地区的造船工业使奥地利拥有了规模庞大、体系完整的军工体系,奥匈海军也自主建设了无畏舰,使它能够与意大利和俄国海军相抗衡。奥匈还在德国的帮助下,建立了自己的军官团和参谋体系,改造了军队,起码到了1914年前,奥匈对于周围的国家仍是具有相当威慑力的。

仔细想想,如若在西线的堑壕战里,两军激烈的火力对撞下,火炮的差距确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

相关小说

兽医(1v1)h 都市 /
兽医(1v1)h
苏玛丽
113026字09-16
冉冉向东 都市 /
冉冉向东
半杯茶
92855字08-25
屋檐下(校园) 都市 /
屋檐下(校园)
小花喵
336998字08-31
耳听热潮 都市 /
耳听热潮
酥晚
162379字03-12
盛情难拒 都市 /
盛情难拒
类非卿
455794字05-04
心软予你(H) 都市 /
心软予你(H)
羽毛酱
200546字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