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至高官富商,下至贩夫走卒,他们的孩子只要交够束脩都能够待在这里上学,而且束脩也不贵,每个季度一钱银子。
再贫苦的人也能拿出这一钱银子,更何况城主是鼓励孩子上学的,如果孩子到了上学年龄却没有钱交束脩,城主府可以代为缴纳,但这也是有条件的。
只需要孩子长大后留在边城,无论是当老师也好,亦或者是别的也罢,只要你能回报边城,那这几钱银子的束脩交的就值得。
这也可以算作是李城主的功绩了,毕竟边城挺苦,而且许多人都不愿在这久留,一般有出息的都愿意往外走,眼见着边城的人越来越少,孩子出生后面临没有书可读的场景,那就会越来越贫穷困苦。
先是李城主花大价钱从外面请来了夫子,教城里的孩子们读书,培养起第一批人之后,然后让他们留下来,慢慢的城里的学堂才能办得起来。
这位夫子当初被李城主打动请到这来的,然后慢慢的都不愿走了。
元清把孩子们送进学堂之后,叮嘱两个孩子,“你们在学堂好好的,见到卢夫子记得问好。”
卢夫子就是当初元清擂台赛时做裁判的那位夫子,元清也知道他的义举,所以对他非常的尊敬。
两个孩子乖乖应承之后就进去了,这也是元清近段日子以来,第一次看着两个孩子进学堂。
也许是和两个孩子待在一起习惯了,在京城时候,两个孩子上学堂的时候元清也很忙。
可现在到边城来,天天和两个孩子待在一起,突然一下子离开,倒让元清觉得有些凄凉,并且在边城也没有事儿可做。
娇娇又被李城主拘在家里不许出门说是要磨一磨她的性子,毕竟这些天娇娇闯的祸可不是一个两个,大祸没什么,可小事不断。
元清现在想起来自己家的医馆还没去看看,这些天也被周游的事给绊住了手脚,还没来得及空下来去看看。
想起周游,他前些天就已经离开了边城,并没有人去送他,元清也只是从李城主口中得知而已。
元清开始还不相信他竟这么干脆利落的就走了,因为元清总认为他会搞什么事,觉得他身上有什么阴谋。
可一连好几天都没有什么消息,元清只认为自己的感觉失误。
没有两个孩子在身边虽然空落落的,可元清也觉得无事一身轻松。
元清到医馆的时候,里面的那些气氛完全不同了,根本不像她最开始进去时那样懒懒散散。
这些人一个个的都很积极,看样子是很怕元清将他们辞退了。
元清一走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