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抱着胡杨木做的老琴,皱纹里藏着棉花纤维。女工们用棉粕包装纸折的星星挂满圣诞树——虽然离圣诞节还有半个月,但谁在乎呢?
“咱过的是棉花节!”保管员托合提把棉铃壳串成的花环往杨晟头上套,奶糖的甜香从他口袋里飘出来,“杨记者,来跳舞!”
杨晟被推进人群时,余光瞥见大显示屏上的直播间人数突破十万。
弹幕如暴雪般掠过:“亚克西!”、“求链接!”、“新疆棉花yyds!”突然有条金色弹幕格外醒目:“北京纺织学院李老师:正在教室投屏,学生们问能不能连麦周师傅?”
赵峰眼疾手快把麦克风塞给周海提。老人抚了抚胸前的“光荣在岗30年”徽章,喉结上下滚动。全场安静得能听见暖气片的嗡鸣。
“棉花啊…”他生涩的普通话像砂纸打磨过,“是躺着进厂的雪,站着出去的云。”
深夜的职工公寓,地暖烘得人发烫。杨晟躺在床上,手机在掌心不断震动。新注册的“轧花厂夜话”账号像被塞了把跳跳糖,粉丝数每刷新一次就蹦高一截。
最火的视频里,周海提布满老茧的手掌特写占满显示屏。
三粒包衣棉种在射灯下泛着幽光,像沉睡的黑珍珠。“这是中棉113,”老人的声音沙哑却有力,“抗低温的硬汉子,零下二十度也冻不死。”
置顶评论来自农业局官方账号,蓝v认证闪闪发亮:2024年兵团将全面推广双膜覆盖技术……
杨晟的手指悬在显示屏上,突然发现素材库里还有段漏网之鱼。
画面中,阿娜尔罕教女工们用精梳棉条编杯垫。棉线在她们指间飞舞,宛如丝绸。背景音里,古丽和赵峰的争吵格外清晰:
“智能车间省下的人手,正好搞棉文化体验馆!”
“你就惦记旅游那点钱!咱厂该引进静电纺纱……”
无人机的探照灯滑过窗外,在轧花车间的外墙上投下几何光斑。杨晟给这段视频敲下标题:“消失的工种,新生的职业。”
发送前,他又添了行小字:但有些东西永远不会变——比如棉花温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