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陆军高级将领端坐在他的左手边,海军高级将领端坐在他的右手边,可以称之为泾渭分明。
“东条卿,既然人已经到齐,会议可以开始了。”
东条英机的脸上洋溢着止不住的笑意,没想到三次组阁,在日本政界摇摆不倒的近卫内阁竟然被一次决斗摧毁。这可真是意外中的意外。
英国与德国和谈之后。根据大岛浩传回国内的来自陈道的建议。近卫文麿也决定先集中精力击败英国,并开始认真摸索修复日美关系,避免两线作战。
然而随着苏联加入轴心国集团,外相松冈洋右自欧洲返回后,却再次对美奉行强硬政策。
松冈洋右提出两条理由,一是苏联加入轴心国,成为日本的盟友,日本北方的最大的敌人不复存在。可以集中精力对付南方的局势。
二是美国对日本态度日益强硬,而且据在美国的间谍报告,美国正在暗中扩军备战,毫无疑问,美国的第一假想敌肯定是日本。
近卫文麿对松冈洋右的建议置之不理,很明智地选择缓和与美国的关系,在对英国的战争结束前不再拉长战线。
然而罗斯福毫不留情地给了近卫文麿当头一棒。
日美谈判中,美国提出的第一条要求就是要求日本与中国进行谈判并从中国撤军,并强调除了部分敏感地区外,其他地区的日军则在实现和平的同时。根据中日之间的谈判在两年之内撤完。
挨了美国当头一棒,在松冈洋右的积极怂恿下。近卫文麿将陈道的劝说抛进太平洋,南进的心情空前迫切起来。
七月上旬,近卫文麿主持的御前会议决定以全力向东南亚扩张,并不惜与美国一战。
为配合南进方针的落实,近卫内阁展开积极的外交攻势,假意同意与中国进行谈判,并企图通过谈判,一方面断绝美国这个对中国来说最重要的外援国家,迫使中国早日屈服;另一方面是为了麻痹美国,为对美国的战争准备赢得时间。
然而在谈判过程中,自信心极度膨胀的外相松冈洋右过于锋芒毕露,不但没有麻痹美国,反而激化日本同美国的矛盾,导致美国决定全面中止对日本石油和废旧钢铁出口,并且冻结日本在美资产,日美关系跌入前所未有的冰点。
九月的御前会议上,近卫文麿决定,如果到十月上旬外交谈判仍不能取得成果,则立即与美国开战。这个决议成了套在近卫内阁脖子上的绞索,决定了日本的命运。到了十月,日美谈判仍然陷于僵局。陆相东条英机主张停止谈判,立即开战。
近卫认为立即同美国开战的条件尚不成熟,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