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诗的人。这其中,有老有少有男有女。
万纯官是一位省级文学刊物的编辑,同时又是诗人,因为偶然投稿的因素,卻明与他也逐渐熟识起来,闲暇时间,因为都居住于省城,他邀约卻明参与他们的周末小说或诗词沙龙,无非就是湖边或山野聚会,划船徒步篝火聚餐,每一个人纵谈到深处,都离不开一样助兴之物,那就是酒。
这些青年人热情洋溢,大部分的文艺或文学青年都是愤青,他们出于对文学的狂热,多半都成立了诗社,文学改稿会之类的群体,有的甚至还有自己的刊物,自费定期出刊,没有稿酬。
卻明初时被万纯官邀请,要他加入一起活动。说实话,卻明虽然时不时写一些东西,但对于讲求言论自由,创作自由,思想自由,颇不愿苟同,加上工作性质等特殊因素,他想了想,本来打算只做壁上观,没想到,有几次实在在旁边实在是听不下去了,出于本能,他虽选择了最佳的方式,但他毕竟是站起来了。
见到他在苦口婆心的纠正偏激的言论观点心理,性情本就十分豪爽的万纯官,喝了几口酒后,脸儿通红,眉欢眼笑,兴奋地鼓掌,连呼“好!好!好!我就是想听到您的发言!”
万纯官毕业于外省大学中文系,十六岁开始文学创作,十七岁发表第一首新诗,等到毕业,省文联的一个体制内的刊物就看中了他,一迈入该刊物,从来没有到过其他单位,部门,一直干到了现在,工作年限快要接近三十年,仰慕他的文学青年自然不可限量。无论走到省内的哪一个文学圈子,自然是众星捧月,追逐者络绎不绝。
他曾经在一次聚会的野炊场面,当着若干饮了啤酒的小青年,站起来高高举起卻明的手介绍说,“写诗写文章的官员不多;既写诗又写文章,且还这么朴实随和的官员更是少见了!而我们的这位大哥,则既宅心仁厚,又胸怀宽广,很接地气,不但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还具有高度的家庭和社会责任感,实在是令我辈叹服!”说到这里,他提高声音说,“大家虽然在业余时间见到过他多次,只要今天我不介绍,你一定不知道他是谁?对吧?”
人群里的男女,除去几位年龄少长的以外,几乎全是三十岁左右的年龄的人;有大部分人,尚在大学念书。因此,喝了些许酒后,大家听万老师这么一介绍,异口同声地回答“对对对!请万老师具体介绍一下这位老师,我们想认识他!”
“他的名头大了去了!工作性质非常神圣和严肃,大家就不必做仔细的探究了,反正,简单讲吧,卻老师如果专职写书,我不是他的对手;如果专职讲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