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嫌恶地甩开姚少吾的手,将他碰过的地方拿湿巾擦了又擦。
陆砚洲疲惫地揉了揉眉心,率先离开。
冷风夹着小雪花扑面而来,原本就冰冷的面色几乎完全丧失了活人气息。
陆砚洲返回公司,啾啾蜷在沙发上打盹。他缓了缓神色将猫抱到怀里,轻轻抚着它的脊背。
温暖而柔软,像阮绵的头发。
他抬起凹陷的眼眶看向日历,又是一年冬至。
阮绵,你到底在哪里。
“李老师来了,快坐快坐。”李支书看到他站在门外,连忙从火盆旁起身,脸上露出笑容。
村委会是一栋两层的小楼,斑驳的墙上刷着早已褪色的标语,阮绵走进小会议室,刚坐下,李支书就递过来一杯热茶。
“李老师,上次你说想帮村里发展经济,有具体想法了吗?”李书记开门见山。
阮绵从包里拿出一个笔记本:“我这几个月走访了村里大部分家庭,也考察了周边环境。我认为还是应该发挥现有资源的优势,玉米和梅树……”
会议室里顿时安静下来,几位村干部互相看了看。
“玉米?咱们村的玉米年年丰收,可卖不上价啊。”陈副主任叹了口气,“去年收购价才八毛一斤,连成本都不够。”
“这正是问题所在。”阮绵翻开笔记本,“我们村的玉米品质非常好,但因为交通不便,只能低价卖给中间商。如果我们能进行深加工……”
“加工?”李支书皱起眉头,“李老师,你是说建工厂?那得多少钱啊!咱们村账上就剩一万块不到,还是留着修水渠的。”
阮绵早有准备:“不一定要大投入。我们可以从小做起,比如加工玉米面条、玉米粉,甚至玉米酒。我已经联系上农科院的老师,他们可以提供技术支持。”
会议室里响起低声议论。妇女主任刘婶眼睛一亮:“玉米面条?俺娘家那边有人做这个,听说能卖到城里超市。”
“还有梅树。”他继续道,“全国成规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