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吴桂敏脑子不错、做事又有些章法,或许今日夫人就要革了她的职!
李掌事是谢静姝的铁杆支持者,如今虽然年过四十了,但是为人十分勤奋,天天晚上扫盲班上课,如今已经学了六百个字了,等到她学会一千个字,就能从扫盲班毕业了,每个月还能多二钱银子的月例!
可以说,没有沈夫人,没有“慈幼堂”,她早就是白骨一捧,哪里还能活到今天?
所以李掌事十分看不惯吴掌事,心里早就暗暗较起了劲,想要比她更有学识,以后记账写报告自己也可以来写,像吴掌事这样偷奸耍滑的人,就不该在这里待着。
谢静姝不去管门外两位管事的官司,她今日是来试讲算术课的。
“慈幼堂”的初衷是收留那些孩童和无家可归的可怜之人,但是随着香皂作坊轰轰烈烈地投建投产,以及一笔笔高额盈利从北直隶输送回来,“慈幼堂”早就已经改头换面,从一开始谢静姝个人拨款投建,到现在纳入到县衙的下属机构中来,正式由官方拨款,不仅仅承担抚恤老弱的职能,同时成为了投奔入河阳县后,百姓第一站的落脚点和人才的分理中心。
沈江霖给谢静姝提了几个要点之后,自己便忙的脚不沾地,他既要管民生又要管经济中间穿插律法刑事等俗务,许敏芝、范从直之流不过刚刚收服,要让他们俯首帖耳还需要时间磨合,更遑论香皂工坊的产量亟待提高,技术工人极度短缺,而谢静姝这边就成了香皂工坊的人才输送地。
谢静姝以家庭为单位将这些人进行划分,小孩不满十岁者必须全天在“慈幼堂”进行读书,超过十岁的孩子则是每日有二个时辰的时间参与轻省活计的劳动,以此补贴家中的开支;女子若是有意者,可以白日做针线缝补、浆洗衣物以及灶上等工作,晚上加入扫盲班,能够识字满五百者,可以获得进入香皂工坊的机会;男子同样如此,只是工作机会更多一点,工价也更高一点,不管是帮着扛大包还是修路造房等,都需要力气活,因为人力的短缺,河阳县的平均工价已经来到了一两银子一月。
三个月后,这些有自食其力能力的人,便可以搬入沈江霖命人修建的新区内,县衙以极低的租金租赁给这些人,一处房舍可以住五口之家,租金十分低廉,等他们出够造价的费用,这间房舍就算是这家人的了,故而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去租赁新区的房子。
谢静姝已经意识到了河阳县人才的极度短缺,整个县有秀才功名的两只手都数的过来,
更糟糕的是文盲率太高,以至于工人太难管理,许多道理听不进去,上个月就在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