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汇报是不是抢人学生了?”
周渔顿时就明白了,报告结束后,人事那边根本不敢懈怠,第二天就开始联系,跟有意向的同学们一个个敲定实习参观事宜,如今,快的已经去华美日化转了一圈了。
这显然是动了教授们的宝贝了。
果不其然,徐万良院长说道:“能带出去的,都是心尖尖,要不留着培养的,要不准备送到各大好单位好好发展的,结果你一场报告,全收拢走了,你都不知道,这几天他们是多后悔。”
这里面最后悔的就是张敏方,他就是懒了点,把事儿交给自己大徒弟了,结果王丽丽带着师弟师妹们就投奔了华美日化。
这年头,大家还是觉得,人才应该进国家单位,这样才能为国出力,去私企,那是没办法时候的出路。
周渔这一出手,直接掐了尖,人家能愿意吗?
把张敏方心疼的啊,没少嘀咕华美日化。
京市就这么大,这事儿自然传遍了。周渔现在请人家参加分享会,简直就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谁还敢带学生来。
周渔还真没想到是这个原因,不过倒也符合这会儿的时代特色,用徐万良院长的话说:“你这边是条件好,可是人家就怕你条件好,你现在再想把人约出来,是真难了。”
等着挂了电话,徐倩也犯愁:“周总,那怎么办?这分享会还能开吗?”
人家不来,开起来也没用。
周渔就说:“这事儿就是个误解,他们不知道,我哪里是只看上了他们的学生,我连他们都看上了,解释清楚就行了。”
她扭头就跟周三春说:“我带回来一沓子外国实验室的资料,你帮我找出来,多复印一些吧。”
等着东西到手了,她就递给了徐倩,“这时候,邮寄来不及了,你挨个上门送过去吧,找院长,别找教授,教授肯定不看。”
于是,京市化工大学,京大,夏科院化工所,还有离得近的津市大学化工学院的院长们,就收到了这样一封来自于华美日化的信。
上面是这样写的:“xxx院长:您好。
作为国内日化行业的一员,华美日化在1985年进入美国市场后,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发现,我们对于精细化工的研究还是太落后了。”
“目前,发展精细化工将是未来化学工业发展的总趋势,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作为夏国第
一个走出国门的日化企业,我们想要提高企业自身的科研能力,同时,作为夏国的一份子,我们亦想为国内精细化工发展尽一份力。”
“我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