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瑁怒火波及,自然是自讨苦吃,但李瑁之意绝非迁怒卢氏而已,他要的是削弱世家的力量。
“敲山震虎虽有成效,但非朕所愿,朕要的是长治久安,是制度。”李瑁看着殿下的李泌和高适道。
借范阳卢氏敲打天下世家,虽然可以暂时弹压,叫他们收敛一些,但时日一久,终究还是无效,李瑁总不能一直靠着这种方式来维系。
高适闻言,禀奏道:“要限世家之力,当首推科举,只有朝中任官用人能够一视同仁,方能根治。”
李瑁听着高适的话,点了点头,但脸上却未见丝毫的笑容。
科举之制说来唯才是举,以能用人,但抛开其他人情世故不谈,光是将世家子和寒门子放于一处考试,论文才,论韬略,论眼界,世家子大多都要胜过寒门子弟。
这与天赋无关,而是出身和环境本就决定了的。
大唐历代帝王,数代英主,太宗皇帝、高宗皇帝、则天皇帝、玄宗皇帝,无一不是极重科举,可历经数代成效也不过尔尔,朝中与地方的要职依旧尽数被世家门阀把持。
若无李瑁在此,就算是到了百余年后大唐衰亡,局势依旧如此。
李瑁道:“科举虽好,但科举之制成效几何,天下有目共睹,若光凭科举之制恐难以奏效,尚需其他举措一同施行。”
李瑁既然这么说,必然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于是高适问道:“不知陛下的意思是?”
李瑁道:“朕欲尊孔子有教无类之说,参照国子监,发展地方州学、县学、乡学,延请文德之辈于地方教学,接纳寒门子弟入学,你们以为可否。”
李瑁的话说完,李泌的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好一个有教无类,李瑁这是要扛着孔子的大旗,断了世家的根啊。
若是此计施行,到时各地大兴官学,寒门子弟也都可以自幼读书识字,条件虽依旧难与世家子比拟,但总归会有天赋较高者脱颖而出,到时李瑁再借助科举之制,对寒门子弟大加任用,自然可以打破世家门阀对地方官职的垄断。
不过李瑁的方法虽好,不过却也存在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
李泌问道:“陛下之策当可惠及万民,但若真要施行,恐怕所耗甚巨,难以久持啊。”
李瑁推行官学,鼓励寒门子弟读书,自然就要有课室,有书籍,有教书先生,还有一应用度。这些用度若是由百姓承担,恐怕寻常人家难以负荷。
可若是均有官府承担,将会是一笔巨大的数字,国库那边恐怕就该告急,户部尚书杨慎矜也该追着李瑁后面叫苦了。
早在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