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或者其他任何的粮食作物,只种植紫花苜蓿一种经济作物。
这么做,一方面的原因是为了休耕,牧草茂盛都的话,对于饲养马匹和猪牛都有非常大的好处,关中地区禁止饲养绵羊和山羊,因为,到现在为止,蔡道还没有找到那种传说中不会吃草根的绵羊。
而另外一方面的原因是为了保持水土。
紫花苜蓿是多年生草本植物,一年割上两三茬嫩草叶,既可以用来饲养牲畜,也会不用继续耕耘土地。而且,和大豆一样,紫花苜蓿天然就能够补充土地里的氮肥,如果这些地方在饲养大量的鸡鸭的话,其粪便也可以为土地里增添磷肥。
河东路,只需吕梁山西麓和中条天山南麓如此便可。至于黄河中下游两岸,也照此办理,影响的范围泼小。
至于这些区域所需的粮食,蔡道从四个方面弥补了休耕带来的损失。
第一、随着农业技术的推广,大宋境内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一直在不断的攀升,虽然每年增长的幅度并不大,可的的确确是在增长。
要知道,蔡道并未把化肥引入到这个时代,因此,亩产量想要大范围的增产整首,还是有难度的。
第二,幽云十六州,特别是燕山山脉和榆关以南,以及河间府以北的这片区域,华北大平原在宋朝的时候,可是不缺水的。
因此,这片区域从天佑六年开始,便取代了京畿地区,成为了北方粮食生产的重要基地。
第三、蔡道还是没有放过大越国。
天佑六年,由杨氏父子带队的第二次南征征军再次有雷州出发,同样的战船和战术,同样南方士兵,面对已经虚弱的已极大越国,杨氏父子轻轻松松地拿下了大越国一大部分国土。
南方的占婆国和真腊国并未敢轻易出兵,而大理国则得到了蔡玄的允准,出兵夺回了之前历代被大越国夺取的领土。
这片区域,是重要的粮食产区,而且大越国地势狭长,非常适于海上运输。
第四、随着蔡道大力推广养猪业和养鸡业,以及豆油的普及,如今大宋国国内的士兵和百姓,每年所使用的粮食已经开始减少。
摄入的肉类和植物类越多,百姓所需要的粮食便越少。
而且,猪、鸡鸭都是杂食性的动物,饲养起来并不太费粮食。
继辽国册封蔡道之后,西夏国也不甘示弱,一方面,李乾顺亲自写信给蔡道和小赵伴,希望能够聘任蔡道的弟弟蔡杉就任西夏国丞相一职。
而他的弟弟如今已经改封为高昌王的李察哥更是迎娶了蔡道的亲姐姐。
之前说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