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宗海照片之后,北平抗日救国会捐款激增,更多了许多会员(多是小姐太太们)……”
仿佛看到何先生促狭地挤眉弄眼,方晴哑然失笑。
也是,一个保家卫国的抗日名将,竟然长得这么好,竟然还写出那样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小姐太太们不喜欢才怪。
《新生活》是家庭杂志,想讨小姐太太们的欢喜,也是正常。
然而,方晴想了想,觉得帮不了这个忙,因为不知从何写起。虽然胡乱写,郑衍也不能跳过来抗议,不过还是算了。其实何先生何必舍近求远,在北平,认识郑衍的人不少的。
方晴翻看何先生随信寄来的那几份报刊上写郑衍的文章 其中就有刘先生的。方晴仔细拜读,哈,刘先生这是要把郑衍塑造成既英明神武又风流倜傥的周公瑾吗?
另外几份,大抵类似,只其中一位署名“王静宜”的,写得有点特别。
王静宜回忆郑衍给自己写的信,“唯有你的声音,才能涤荡我心里的尘埃。”
方晴噗嗤笑了,胡噜胡噜胳膊上的鸡皮疙瘩,郑衍这厮太肉麻了,说这样的话。
韩太太走来聊天,方晴把谈郑衍的报纸给她看。
韩太太也笑,“这个王静宜是谁?”
方晴摇头,对北平的文艺圈不熟。
“你应该写写他。”
方晴瘪瘪嘴,笑道,“我才不赶这时髦。”
韩太太看着方晴笑,半晌才道,“你这样,我就放心了。女孩子嘛,做什么那么大度。”
方晴皱眉笑了,没解释什么。
《新生活》后来刊登的是欧阳先生写郑衍的文章。欧阳先生的文章跟他说话一样,风趣亲切,又言之有物。
西峡口大捷之后,宋哲元部也取得两场不小的胜利,但这些并不能从根本上扭转战局,战事还是朝着于我方不利的方向走去。
5月31日,双方签订《塘沽协定》,宣布停战。
《塘沽协定》内容出来以后,又引起学生罢·课,上街游·行。
租界里没有游·行,气氛比先前战时似要轻松一些,人来人往都不像先前行色匆匆的,闲人们互相打着招呼,卖花姑娘用清亮的嗓子吆喝:“玫瑰、茉莉、丁香……”
方晴在附近转了一圈,买了个新烤的小圆蛋糕和一些水果,低着头缓缓地往回走,脑子里琢磨漫画的事,这一段情节太平了,难道要用洒狗血来拯救一下……似感觉到什么,抬头,一袭青衫的郑衍便撞进眼里。
四目相对,都笑了。
方晴快步走过去,看了看不远处两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