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满满的对这个国家的爱意。
她说:“如果它研究出来,成为让我们华国的飞机飞上天的关键,那么它就真的能够飞上蓝天,照耀我们的国家,照耀我们所有人!”
没有人能拒绝这样的目光。
也没有人能拒绝这样的未来。
不就是从头再来吗?这根本就不难。
在场的所有人都在想:我们的国家,不也是在硝烟炮声中浴火重生,将一切从头再来,才有了他们现在幸福生活的当下。
他们,又为什么,不可以?
他们,可以。
——1979年,红星发动机研究小组,就此,成立。
第124章 【全文完结,感谢阅读】
想要完全独立研究出一款超越时代现有技术的发动机有多难?这个答案几乎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给出一个准确的答案, 因为所有人都会说,这是很难很难的事情。
这样难以上青天的“难”,几乎可以从华国如今连一款国产化的发动机都没有, 连花了大笔钱从国外买来的专利也都还不能将其个钻研透彻,实现国产化的发展就能窥见一二。
而在这样的现实因素下, 苏秋月想要将发动机这个在国内几乎是全靠进口才能填补这方面短板的技术从无到有的, 直接“□□”一般, 从“仿制”“试制”这种还处于摸索、尝试的阶段,变成不光是“自主研发”还要“超越创造”的状态简直是惊呆了一群人。
尤其是当这样的想法和这样的计划表, 以及这样的资金申请书出现在科研所和各级领导的办公桌上时, 在领导们看到最后署名上不光是有苏秋月,还有其他众多科研大佬一起联名的时候,浮现在所有人内心的想法就是——太阳真的从西边升起来了。
所有人都觉得苏秋月如此的想法根本就是……是天方夜谭、是白日做梦、是初生牛犊不怕虎, 也是不自量力。
这样统一的不看好的态度让好不容易说服了如今实验小组里这十多位资深科研学者愿意和自己成立研发小组,一起进行发动机自主研发的苏秋月一下子就陷入到了新的困境中。
——项目不予成立, 小组无法组建。
无法成立项目,就等于苏秋月在完成了手里的这个项目以后,就没办法再继续同如今研究小组里的人共事, 不能和他们一起完成关于“红星发动机”的研究制造。
一旦研究项目和实验小组都没办法成立, 苏秋月不光是“孤木难成林”, 更是没办法向研究所申请研究资金和设备齐全的实验室,以及所需要的各种材料,更无法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