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给你单位送锦旗呢!”毛思嘉非常小声地说出了爸爸的打算,她觉得这有点夸张了,直觉孙继东可能不会喜欢这种感谢方式。但她也不好说什么,说不定是她感觉错误了呢?
这个时候的人是非常重视荣誉的,这种好人好事锦旗再多也不怕呀!
“这...”孙继东真有些吃不消了:“这就算了吧。“
毛思嘉有些不知道该怎么说了,她其实也不在意这种形式上的东西,她更看重的是心意,重要的是心怀感恩。将来对方需要帮助的时候,也能立刻伸出手...虽然对方不像是会需要她帮助的样子。
但是毛爸很坚持这个,长辈的想法也要顾及...
“那样真是使不得——真想感谢我,就借我几本书吧。”孙继东提议道,“你那天和卫南聊天,你是有不少书?”
这个时候各种小说被认为是毒.草,特别是一些外国小说,更是冠以了资本主义毒.草的称号。不少人去抄家,首先抄的就是这些书籍,不知道毁了多少!此时,很多公家图书馆都封闭了,那些‘封、资、修’的书全都不许人看了,怕毒害国人。
但是,这种东西又怎么禁的住呢?这个时代的年轻人依旧在私下传阅这些明面上不让阅读的书籍...这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公开的秘密。
毛思嘉并不觉得孙继东这个提议奇怪,实际上这个时候青年人、孩子之间传阅小说非常正常,大家都疯狂地寻找各种途径,弄来能看的小说——这和后世相反,后世大概是精神生活太充实了,想看什么书就看什么书,大家反而没有了那种劲头。
这个时候,如果谁的手上有几部好书,立刻能成为小伙伴中的红人!
“当然可以!”毛思嘉大包大揽:“你自己来挑,想看什么看什么!”
第22章
这个时候孩子们之间传递各种书籍,特别是小说,有一个特点,那就是‘乱’!很多孩子的书一旦借出去,就很难收回来了。这就像是好学生的作业,借出去之后肯定会被转几道手的,严重一点儿,最后找不见了都有可能。
但借作业这种事,始终限制在一个班级,一般还是丢不了的。这个时候的小说就不一样了,大家谁都借,有的时候还不分大人孩子。中途被截个几次,怎么都找不着了的现象不在少数。
不过,即使有这样的问题,借书依旧非常活跃,很少有孩子敝帚自珍。
一个是,这些书大多不是这些孩子本人的,而是来自家长,或者来自社会上...不是自己的书,是很难有那种爱惜之情的。另一个,北京孩子也讲究一个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