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调至宋州。很可能是因为朝廷对其不信任。
如果这一推测成立的话,那我们就将发现,刘展之乱起因于其与淮西节度使王仲升矛盾之说就有问题。
因为在陛下将刘展调任宋州刺史、以及任命颜真卿大人为浙西节度使的乾元二年五六月间,朝廷还没有任命王仲升为淮西节度使,对王的任命是三个月后的事情。
那么,是谁最开始预测刘展可能会谋反呢?
算来算去,恐怕只有两个人:江淮都统李峘和淮西监军使宦官邢延恩!
江淮都统李峘的来历刚才已经说过了,乃是李唐宗室。
这个宦官邢延恩也不得了。陛下登基以来,李辅国是宫中地位最高的宦官,邢延恩也一度是唐军中地位最高的监军使。
陛下抵达灵武之初,替陛下诏追河北的朔方、河东兵马的中使就是邢延恩。而陛下即位后首战叛军的战役——陈涛斜之战中,出任监军的也是邢延恩。实际上,邢延恩最初的地位甚至还在宦官鱼朝恩之上。
只是由于陈涛斜战役的失败,在邺城之役时,陛下任命鱼朝恩而不是资望更高一些的邢延恩出任九大节度使的观军容使。
不过,邢延恩能持续担任淮西节度使的监军使,并能在刘展一事中对陛下禀呈方略、施以影响,可见其仍是地位不容小觑的宠臣。
王仲升就任后,急于独掌淮西兵权的王仲升因利益相关,于是和邢、李二人站在同一立场。
身为陛下的心腹亲信,王、邢、李三人共同构画着刘展的反状,影响着陛下和朝廷对刘展的判断。”
说到这里,鹰眼也听明白了,一拍大腿,插话道:“也就是说,刘展被逼反,看似是朝廷判断错误,其实恰恰相反,其背后隐藏着朝廷的明确策略:
那就是依靠着地方将领平息叛乱、重振唐室的朝廷,其实并不信任这些将领,甚至充满怀疑和猜忌,无时无刻不在提防着这些手握兵权的地方将领。
在必要的时候,朝廷甚至会不惜削弱自己的军事力量而对这些地方将领进行打压。
因此,虽然从表面上看,刘展叛乱的直接导火线是军队将领之间的矛盾,但归根到底,恐怕还在于陛下担忧地方将领坐大,因此极力遏制他们的这种心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