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出兵条件,否则就真落入他人的陷阱了。
经过朝堂文武百官的激烈争辩,肃宗下定决心,命白复出战。
肃宗任命白复为江淮兵马大元帅、开府仪同三司(文散官一级·从一品)、兼侍中(使相)、兼河南、淮南、淮西、山南东、荆南、江西、浙东、浙西等八道行营节度使。
白复心中盘算:“朝廷授予的官职太高。这是要把自己架在火上烤,让睢阳一带的节度使心生嫉妒。
更重要的是,‘八道行营节度使’这个职务看似风光,实际上无一兵一卒。调动任何兵马,都要看这八个节度使的脸色。
关键时刻,每一个节度使都可能抗命不遵,借叛军之手,除掉自己。”….睢阳之围时,有三支唐军距离睢阳都不算远:许叔冀驻扎在谯郡(今AHZZ市),尚衡驻扎在彭城(今江苏XZ市),贺兰进明驻扎在临淮(今江苏泗洪县南)。可他们为了保存个人实力,却无视睢阳危急,全都拥兵不救。
最后,近万睢阳将士不是战死在沙场,而是被叛军尹子奇围城,生生饿死。
同僚相残、人不如兽这一幕,白复毕生难忘。
白复坚决辞让,肃宗不许。
见白复死活不肯上套,终于有人按捺不住。
僵持不下间,越王李系向肃宗进奏道:“父皇,儿臣知道白将军顾虑什么。如今江淮兵权皆在各路节度使手中,白将军担心手中无兵,虽贵为‘八道行营节度使’,实则是个光杆元帅,一时之间,无法整编军队,难以指挥诸路大军。
驻守在雁门关的安西北庭行营乃是天下精锐,自从李嗣业将军为国捐躯后,安西北庭行营唯有白复将军能够指挥。
儿臣建议,命安西北庭行营南下,将其统兵虎符交予白将军。”
这句话看似不经意,实则暗藏杀机。这支几乎是天下最精锐的部队仅有白复能指挥,这句话意味着什么?
朝堂上很多老臣噤口不言,唯恐卷入越王李系和白复的矛盾之中。
肃宗眼神牢牢锁定着白复,通过冠冕上的流苏,暗中观察着白复的态度。
白复不急不躁,深施一礼,道:“回禀陛下,驻守在雁门关的安西北庭行营乃是实施李泌先生‘彭原对策’的主力部队,臣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