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饼的。对了,还有两样小菜,其实,小菜很普通,就是农家腌制的萝卜干和红辣椒。
郭筱竹的男人叫耿城,在徐集公社农技站工作。
郭书记为人很热情,在吃饭的过程中,他不止一次提出,让同志们三顿饭都在他家吃,好的没有,管饱是没有问题的。
“郑局长,你们就在我家吃,不要那么生分。”郭书记虽然年过六十,但说起话来中气十足,而且声如洪钟。
“公社梁书记已经安排好了,中午和晚上到公社食堂去吃。”
“见外了不是,这多不方便啊!”郭书记微微一笑,颧骨上的两块抖动了几下,郭书记脸部最突出的特征就是颧骨比较高,加上颧骨上的肉比较丰富,所以就更显得突兀。别看他是一个年过六旬的人,精气神还在,大概是因为从不下地干活,脸皮白而且细。
“好在过了河就到,我觉得很方便。郭书记,能在您家吃早饭,我们就已经过意不去了,怎么好一天到晚叨扰呢?”
“郑局长,你这话就太见外了。这也不合咱们这里的规矩,倒让村里人觉得我郭根生家太小气。这样吧!吃过饭以后,我到公社去一趟,跟梁书记在合计合计。”
“郭书记,谢谢您的美意,这件事是刘局长和梁书记商量好的。我看您就不要再费心了,以后少不了麻烦你们。您看,这顿早饭有多讲究,我们就是在自己的家里,也吃不上这样的伙食啊!”
“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好,我不再说什么了,就依你们。总之一句话,你们到了我们花家村就像到了自己家里,千万别见外。”
吃过早饭以后,郭书记父子将同志们送出了院门。
郭筱竹也跟在同志们的后面,她的手里面拎着两个竹子编的热水瓶,她要将两瓶热水送到祠堂去。
“郭筱竹,你家用的这个码头,还有哪些人家用?”李云帆掏出笔记本,打开了,指着那幅草图道。
“我领你们到社场去看看,你们就明白了。”
郭筱竹领着大家朝东走去。
在村子的中间有一个比较空旷的地带,不远处有几件草屋,草屋的附近有几大堆草,屋子的后面还有一些树。
郭筱竹指着几间房子道:“那就是社场。”
郑峰终于明白郭筱竹是什么意思了,在社场的西边,有二十几户人家,这些人家用的是西码头和中间这个码头,社场东边十几户人家用东码头。
“中间这个码头,哪些人家用?”
“你们让我想一想,“郭筱竹眉头紧皱。
此时,上工的钟声响了,钟声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