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最典型的口语,我从来没有听我母亲说过,青江方言中,有几个字的发音很有特点,比如说声母‘l’和‘n’不分,‘c’和‘ch’不分,他们把‘你’、‘李’和‘里’都读成硕果累累的‘累’,把‘菜’读成‘柴’。如‘你到哪里去?’他们会说‘累到哪累去?’我母亲在发音上没有这个特点。”
“你好像对方言有些研究吗,那你母亲的口音和什么地方的方言比较接近呢?”
“研究谈不上,在学校的时候,大家喜欢拿青江人的方言开玩笑,所以,知道那么一丁点。我母亲的口音很大众化,我还真不知道她的口音属于哪里。”
根据辜文杰的报案,局领导做了一个折中处理,他们派包大伟一人前往南山镇了解情况,先等掌握基本情况后再增加人手。
六月十八日早晨九点,包大伟骑自行车赶到南山镇。辜望弟仍然没有回家。加上这一天,辜望弟失踪已经有六天了。
周保国打开院门——辜文杰已经回学校去了,他将家里面的钥匙丢给了周保国,期末考试一结束,他就赶回南山镇来。
关于辜望弟家的环境,包大伟拍了一些照片,所以,笔者暂不赘述,等郑峰一行介入此案的时候,我们会进行具体的描述。
下面,我们重点介绍包大伟和另外五个人的谈话,这五个人是辜文杰在报案的时候向包大伟提供的。
在“71。6。17”案的卷宗里面,除了报案记录和十几张照片以外,就只有这五份谈话记录了。
五次谈话是在被调查人的家里单独进行的(备注:所有和案情无关的内容都被省略了,比如一些标点符号、称谓,过度性的语言和表情等。)
第一个谈话对象是周保国。
周保国经营一家伞店,自己加工,自己销售,就是那种传统的油布伞,,这年头,这种伞已经很难见到了。
问:你和辜望弟家做了多少年的邻居?
答:二十二年,她家搬来的时候,文杰只有两岁大。
问:她是从什么地方搬到南山镇来的呢?
答:她没有讲,我们也不好多问,她这个人平时话不多,你不和她搭话,她是不会主动和你说话的。人家不愿意说的事情,咱们也不便刨根问底。”
问:她是哪里的人,你也不知道吗?
答:不知道。
问:她的口音是哪里的人呢?
答:南腔北调,听不出来是哪里的人,,但肯定不是咱们大泽县的人。
问:辜望弟家搬到南山镇来的时候,有几个人?”
答:就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