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罗赛利文物典籍、皮瑞.雷斯文物典籍、大禹九鼎《山海图》,它们表现的并不完全是当时的地理,而是当时的地理和远古地理的混合图。他们的成图方法和大禹的九鼎《山海图》一样,是根据当时文物典籍和远古文物典籍资料加工整理出来的。
之所以看起来像航拍图,只是因为他们采用了球面投影绘图技术而已。甚至罗赛利文物典籍对中国长江以南的描绘与《山海经.海内四经》的记载吻合。《山海经.海内南经》记载的,“瓯居海中。闽在海中,其西北有山。一曰闽中山在海中。三天子鄣山在闽西海北。一曰在海中。”《山海经》明确指出江浙、八闽上古时曾在海中,八闽西部上古也为海即“闽西海”。长期以来,学者对闽浙处于海中一直怀疑。现罗赛文物典籍上江浙、八闽地区只有星星点点,大部分地区被海水包围,其露出部分只是高山,此正与《海内南经》的表述一致。又《海内南经》记载的,“伯虑国、离耳国、雕题国、北朐,qu国皆在郁水南。郁水出湘陵南海”此郁水即今桂西之郁水。上古在此郁水流域有伯虑国、离耳国、雕题国、北朐,qu国四国,并在高山之上,流域附近有湘南湘陵,而湘南湘陵亦为南海之一部分。
在罗赛利文物典籍上,除滇黔高原和桂粤的高山外,南方并在海中,为南海之一部分。它与《海内南经》的表述也是一致的。按照《山海经.大荒南经》记载的,“大荒之中,有山名曰融天,海水南入焉。”据后面的《大荒经》方国抽丝剥茧,此融天山在缅甸和滇南交界处,海水从这里由南而入,正是缅甸北部为海水所淹之记录!而《大荒南经》亦载“有人焉,鸟喙,有翼,方捕鱼于海。大荒之中,有人名曰驩头。鲧妻士敬,士敬子曰炎融,生驩头。驩头人面鸟喙,有翼,食海中鱼,杖翼而行。维宜芑苣、穋杨是食。有驩头之国。”按照《大荒经》抽丝剥茧,驩头国也在南岭一带。南岭南部先民当时正在海中捕鱼,可见南岭以南亦在海中。此外《大荒南经》又载“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天台,高山,海水南入焉。”按照《山海图》和《大荒经》表述顺序和《大荒经》抽丝剥茧,此天台山即鄂北大悟之天台山,海水南入,则鄂北亦为海水所淹!由上可知,上古鄂北、赣西、南岭以南其实处于海域边。按照《海外北经》记载的,“聂,shè耳之国在无肠国东,使两文虎,为人两手聂其耳。县,xuán居海水中”。按照《海经》抽丝剥茧,聂耳国在后世的晋西或山东丘陵。山东悬居海水中,还可以理解,如果晋西也在海水中那简直不可想像。那意味着大洪水接近海拔10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