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经历过的痛苦远远多过他享受到的欢愉。我不能认同他,却也没有立场苛责他。”
第19章 前尘旧事
秋风如诉。在一池潦倒枯荷前站定后,程云的思绪倒流回许多年前。
顾邺章刚回到云中时,尚是个未及束发之龄的少年。彼时先帝卧病多时,不能时时护他周全,但至少永安殿,还能给予他一些庇佑。
最难熬的日子,是在先帝驾崩后。
他沉默了一阵才说:“陛下冲龄践阼,时事艰难,辅政之臣虽身膺顾命,却未能同心襄赞。他困在郑后和世家的夹缝里孤立无援,而我空有三万青炎卫,除了保他性命无虞,更多的,却是力不从心。”
“……郑后权欲熏心,想必是从未有过还政于君的念头。请换高阳王的朱批落下那天,只有我和中侍中在场。我亲眼目睹今上咳血不止,而后却挂上毫无破绽的笑容,一路亲手将文书捧到郑后的面前。”
“自那以后,今上心思愈发深沉难测,常会试探身边所有人,日久岁长,反而变本加厉。”
言罢他悲恸阖眼,似也不忍再回想。
谢瑾垂落目光盯着面前的半池秋水,一时怔怔无语,良久才嘶哑艰涩地开口:“所以我师哥……今上对我,防备日深,戒悌日重,其实早就有迹可循。”
程云道:“没有谁是生下来就杯弓蛇影,潜移暗化,自然似之。可即便如此……”他话锋一转,轻声称赞着:“即便如此,今上仍是个允文允武的明君。”
雁阵自头顶掠过,唤起万斛深愁,谢瑾听到程云又说起另一桩旧事。
“建宁初年,太后新丧。陛下发布了伐北狄的诏书御驾亲征,他用兵如神,统帅着十六万大军浩浩荡荡北上,一路几乎是势如破竹,更生擒了北狄最有威望的世子。我朝虽未能彻底击垮斛律氏,却也探明了他的虚实。
“是以转年再下诏书北伐时,亲临过战场的将士都势在必得,今上出发前甚至还下了军令,让军队进入北狄境内后,勿要伤了无辜的百姓和田稼。
“彼时胜利已然唾手可得,奈何他却在入冬的第一场雪后忽然重病不起,军心涣散调度不齐,终是无功而返。
“也许这是天意——若不是那场突如其来的风寒,何来如今的天下三分,肇齐…本有着九州一统的机会。”
借着谢瑾的这一问,程云方才意识到:所谓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并不适用于每一个人——顾邺章耿耿于怀的憾事,其实也是他的憾事。
对于天下百姓而言,初亲政的顾邺章不拘一格简拔人才,轻徭薄赋无妄征发,就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