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知营中有心怀不轨之人,贺重霄先前便私下命白骁多加盯梢一番军中异向,白骁今日此举已然超乎了贺重霄的预料。
岭南距京都路途遥远道路崎岖,因而虽已是加急秘文,再得到朝廷传来的消息已是将近一月后——前梁司马氏余孽子弟趁着煜兵与南诏交战鞭长莫及时举兵造反,欲从河东、剑南、江南三方威逼京都。
但他们显然没有想到斐贺二人此番出征所携兵力着实并不算多,加之齐晟等诸多老将依然坐镇京都,因而此番打着“复梁灭煜”旗号的叛乱虽看似声势浩大,却在短短半月的时间内被朝廷以雷霆手段迅速镇压了下去。
数万参战的司马氏子弟无一例外,悉数亡命于刀光剑影之中,成了金戈铁蹄下的亡命冤魂,司马遗孽无论男女老幼、亲疏远近只要与其有血脉关系之氏族皆满门抄斩,其所受封的河东地区也再度收回了朝廷。
但“司马氏谋反”一事至此却远远没有结束。
因司马家的身份乃前朝皇室,身份非比寻常,因而人脉颇多牵连甚广,与之相关的细小家族甚为繁多,为斩草除根防百足之虫般死而不僵。萧憬淮先是处死了一批参与谋反的官员,令其族男子充军女子投入教坊,又借腐化行yin之名将先前有意多加赏赐使其沉溺声色的众多与司马家有关的臣子发配岭南等乌瘴之地,借此将与司马氏的相关势力一网打尽。
天子震怒,血洗京都。
数以百计的官员家眷因而命丧黄泉、颠沛流离,喷薄而出的鲜血染红了整个刑场,整个京都朝廷无不笼罩在一片惨淡惊悸人人自危之中。
在这大半月中南诏不知从何处听来了煜朝朝中内乱一事,日夜在煜朝城楼下叫嚣示威,欲逼之在粮草匮乏、朝廷难援之际出兵交战。
斐贺二人虽已多次在军中三令五申不许手下官兵私自出兵应战,一名为徐鸿亮的勇武老将却仍有受不住蕃人这番激将折辱,欲私开城门突围冲锋。
南诏军守株待兔已经久,见煜军骑兵出城自是如嗅见血腥味的群狼蝼蚁般群围而上,徐鸿亮所携的数百士兵一下便被其突围冲散,几番厮杀下来更是溃不成军,不过短短一两个时辰便被南诏军鲸吞蚕食去了大半。
而那徐鸿亮也是一铁骨铮然之人,见此颓况却仍不愿如其他士兵般逃退城中,大喝三声“杀敌”后便高举长.枪再度冲入敌军深处,浴血杀敌直至经脉全断失血过多而亡,生生杀出一条血路并斩下了其副将首级。战后清理战场时便见其足足屠了八十余人,手中长.枪已然断为数截,浑身污血、面目全非的尸骸中了大小共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