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出足够的重视。
两边儿的人,对李彩凤来说,都不能得罪。
水墨恒心里也非常清楚,关于这宗案子的处理,最难的不是自己和张居正,而是李彩凤。
所以,当决定廷杖李文全,而免除武清伯廷杖之时,李彩凤痛快地答应了。
恐怕这也是折中的绝佳方案。
相当于给了水墨恒最有力的支持。
如此一来,见着水墨恒,是不是可以开玩笑地说:“你看,我都将自己亲哥哥交给你处置了,这个面儿给的够大吧?你还有什么理由不为我、不为我儿子效命呢?”
除了爱情,试问还有什么方法,比这更能笼络住水墨恒的心?
所以说,在处理这件事情上,足以显示出李彩凤过人的魄力与眼光。她没有像一般的柔弱女子那样婆婆妈妈,甚至怀有妇人之仁。
她同意水墨恒的决定可谓一箭三雕:
既能让父亲免受廷杖之责,又能对不成器的哥哥略加惩戒,最最重要的是借此将水墨恒牢牢地握在自己手心。
没错,最难决定的人是李彩凤。
但是,若依照水墨恒的方案去处理这宗案子,到了最后,最大的赢家无疑也当属李彩凤。
因为除了得罪她哥哥,几乎全是赚头。
而得罪她哥哥,压一压她哥哥的气焰,其实也是她一直想做、却找不到好的方法去做的事情。
就像当初想要教训教训自己淘气的侄子李史那样,恰好可以借水墨恒的手完美地做到。
不用自己出面,只需在背后力挺就可以了。这种事情,若自己出面,肯定达不到效果。
虽然是个简单不过的道理,可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呢?
李彩凤却做到了。
所以她只赚不赔。
其中的理儿,水墨恒看得很清楚。
这也是他为什么如此坚持要惩罚武清伯和国舅爷的原因之一,而且还没开始审理案子,便先将消息放出去。
似乎预感,哦,不是似乎,而是料定李彩凤会支持自己。
因为他太了解李彩凤。
一门心思要将儿子培养成为一代明君,那就必须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不能轻易得罪那些敢说敢谏、敢作敢为的臣子,适当时候还要大义灭亲。
这是一个拥有政治头脑的人必须具备的品质。
而此时的李彩凤,绝对堪称巾帼不让须眉,说她是一位明智的政治家毫不为过。
水墨恒太懂。
可这些话这些理,李文全不懂。
他几斤几两,是个什么货色?若是懂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