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本色,更是令全国人民钦佩和敬重。年初离世的陈再道老将军,生前不仅以“勇”著称,而且还以“俭”留名。他和老伴张双群的工资都由工作人员专管:每月进多少、出多少,要建立一本账,按月进行结算。他嘱咐工作人员:要严格把握经济开支。并语重心长地说:
“在经济问题上,小家庭与国家这个大家庭一样,一定要有计划,该花的钱一定要花,不该花的钱,坚决不花。”
在饮食方面,他规定:除逢年过节和家里来客人时可增加两个菜外,平时一概四菜一汤。子女们都回来吃饭人多时,每个菜的量可多一点,但菜的个数不能变。直到他逝世,一个10口之家,在饮食方面的开支,每月都保持在400元左右。按现在的物价水平计算。能吃到什么呢?上顿没吃完的饭菜,下顿热热再吃。若有饭粒掉在桌上或衣服上,他马上捡起来吃掉,对子女们也是这样要求。他常说:“每粒粮食都凝聚着农民的血汗,浪费就是犯罪。”在他病重期间,血色素降至6克,这对于一个80多岁的老人来说已是严重的营养不良。子女们和工作人员商量买了几斤甲鱼给他补身体,他知道后便说:“这么贵的东西,以后不要买了,别去花那个冤枉钱。”将军穿着上一贯朴素。在晚年,他一套中山装一穿就是数十载,衣领、袖口、裤脚补了又补,圆领汗衫多处是洞,仍舍不得丢。子女和工作人员商量请人给他做套新衣服,却被他拒绝了。他说:“穿衣不在于新旧,而在于整洁。衣服破了补补还可以穿。现在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不能丢。人要知足,不要忘本啊!”
他逝世后,组织上和他的子女们为他最后的穿衣着了难,竟找不出一套合适的衣服,只好找出两套过去他穿过的衣服,照其尺寸和式样做了一套军服。这对常人来说是难以置信的,他就是这样俭朴地度过了自己的一生。
总参所属测绘学院院长高俊少将的女儿要结婚了。在商量筹备婚事时,高俊却和蔼地对女儿说:“就你们的收入,短期内买不起小汽车,平时也养不起小汽车,仅结婚时坐那么一次,没多大意思。我看还是骑自行车好。”做女儿的最理解父亲。结婚那天,女儿高高兴兴地骑自行车进了婆家的门。有人对高俊说:“孩子结婚一辈子就这一回,坐一次车也不过分嘛!”他却笑着说:“人生一辈子一回的事多着,一次不过分,多了就过分了。我不能开这个先例。”
总参某研究院,不仅政委高文江居住斗室,另五名院领导也没有住上标准房。近两年,院里新盖了近百套住房,每次分房都是向科研人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