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
“那你肯定追过她是不是?!”
“我想追她,但我缺一样东西。”
“缺什么?缺子弹是不是?”
“子弹有的是。人生在世,什么都可以有,但千万不能有病,什么都可以缺,但千万不能缺钱。我嘛!身体好,没有病,但就缺一个字:钱。革命同志们啦!我们做工的什么都不缺,缺的就是钱!”
……
沈惠民对这些人似曾相识,他们都是这里的常客。碧莲河餐馆门面不大,南北向并列摆了十二张小方桌。此时,摆在上首的几张小方桌旁边围坐了好些个中老年人,他们几乎每天早晨都要到这里品茶,因为这里泡茶的水,是从长常高速公路第11个出口139公里处的碧莲河运来的,茶叶也是碧莲河南岸的金牛山上出产的。只有用碧莲河的水,泡金牛山的茶,才会又香又甜。要是用别的地方的水,泡金牛山的茶,味道则完全不一样,不但不香不甜,反而又苦又涩。好水泡好茶,既做到了物美,又做到了价廉,一元一杯,只要你愿意,可以从早晨一直品到半夜关门,不加收一分一厘。所以,拥有300万人口的古城里,那些工薪阶层中的嗜茶者都喜爱到这里来品茶。他们对这里的茶,对这里的水,对这里的装潢,对这里的服务有了特别的感情,于是今天你一句,明天他一句,凑成了一首诗,贴在了碧莲河餐馆最醒目的地方:
一碗喉吻润,
两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
唯有文章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
平生不平事,
尽向毛发散。
谁也没想到,就是这么简短的一首诗,竟给柳成行的碧莲河餐馆招徕了络绎不绝的食客和茶客,生意一日比一日红火。
沈惠民站在碧莲河餐馆门口,望着这火暴的场面,心里暗暗感叹:柳成行你真是走了狗屎运,每天这么多的人给你捧场,你的日子好过咧!他老沈从早到黑,从春到冬,累得像牛一样,最终半点好处没捞到,反而落一满脑壳浮萍子。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这时,柳成行发现了门外的沈惠民,赶紧把目光投了过来;沈惠民也赶紧将目光迎了过去。他俩相互点了点头,做了心灵的沟通。沈惠民示意妻弟不要过来,也不要吭声,以免影响人们的谈兴。他选了门角的一张小方桌,不声不响地坐下。茶客们的议论继续钻进他的耳朵,你一言,他一语,猜测“桃花仙子”勾引莫老板的方法。
“喂喂!你晓得‘桃花仙子’是怎么勾引莫老板上钩的吗?”
“莫老板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