涛又弯下腰身,伸手在池埂边上的一眼沙土里扒了几下,没扒出什么东西,又将沙土扒平,恢复了先前的样子。我笑了。这是他创造的获得鳖蛋的巧妙办法呀!
当我俩边走边谈时,他显得很平静,拍拍身上的沙土说:“再等半个月,母鳖又要生蛋了。”我听到后,诧异地问:“前几年,你不是对我说,母鳖产卵期是在五六月间?眼前还远着呢?”他说:“嗨!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嘛。1979年春上,县委把我从明光养殖点调到这里来,办起了特种水产研究所。三年来,我们进行了科学研究,现在,产卵期提前了三十天左右。这样,可以使当年孵化出来的幼鳖,增加一两个月的生长期。”
我轻松地嘘了一口气,观察了一下四周,又问:“那么,你怎么还不赶快动手盖孵化棚呢?”他不禁朗声大笑起来,说:“土砖泥瓦的孵化棚早已退休了,取代它的是太阳能孵化室。”
啊!太阳能孵化室!游洪涛的梦想,不是变成现实了吗?几年前,他多么希望有一个孵化鳖所用的“恒温”设备呀!如今在碧绿的沅水岸边,瓦蓝的苍穹底下,矗立着一座红砖玻璃瓦房,阳光照耀,熠熠生辉。我心里暗想:多大的干“四化”的气派呀,那落后的孵化形式虽然逐渐淘汰了,不过,游洪涛那种刻苦攻关的精神,我却永远不会忘记的。当初,他放回原窝的鳖蛋,只有一窝孵化出了幼鳖,其余的全寡了。有的朋友劝他:“鳖是天生的野物,盘古开天以来,没见过人工孵养。切莫吃了五谷想六粮。”但他想:“失败是成功之母”,仍然坚持着艰苦的反复试验。
我跟随游洪涛一起走进太阳能孵化室,这儿宛如一座水晶宫,红色的砖墙,明亮的玻璃瓦;格格孵化池上盛满松软的沙土;室内要水有水,要风有风,设备一应齐全。可惜我来得早了一点点,如若推迟一些日子,就能看到成批幼鳖出壳的美景了。
走出太阳能孵化室,我注视着整座鳖园,绿池荡漾,绿树摇曵,绿浪环抱,处处充满了绿色的生机。我仿佛觉得,那绿色的鳖池,映照的何止是蓝天白云,它映照出我国年轻一代的志气和理想啊!
1982年3月于汉寿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