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水悠悠流淌,芦苇轻轻摇曳,白帆竞发,鱼鹰展翅,牧童横笛,牛群撒欢,激起他情思滚滚,浮想联翩,连声赞叹汉寿是个好地方。
汽车只能驶到周文庙,于是,改乘小船去红菱湖。他坐在船上,观赏目平湖的美丽风光,向陪同的詹顺初、童子香、何秋舫等同志提出:“我下次来红菱湖体验生活,请你们提供一条船,从岩汪湖出发,遍游洞庭湖,将这美丽的风光写进我的电影剧本,让全国全世界的人都了解洞庭湖。”
小船顺着长长的河道,七弯八拐,来到了红菱湖。蒋老刚迈步踏上红菱湖的土地,就被早已迎候在这里的干群包围了。因为蒋老访问红菱湖的消息早已传开,这些忠厚的农民无不引以自豪.同时,他们都想看看写书的作家是个什么模样,他那威武的气魄,使乡民们感到几分惧怕。尤其看到桑俊紧跟身后,以为是便衣警卫,都不敢近前。蒋老迎着一双双淳朴的眼睛慈祥地笑了。他将提在手里的一只小皮箱递给桑俊,伸手抱起一个满身泥点,赤脚两片的小伢儿,用粗壮厚实的大手朝那挂着鼻涕的稚嫩脸蛋上轻轻抚摸.小伢儿笑了,欢迎的人群都笑了。小伢儿从他怀里跳下地,眼睛滴溜溜地盯着蒋老的那只小皮箱,好奇地问:“爷爷!这里头是装的手枪吧?”蒋老嘿嘿直笑,连连摇头.桑俊拉过小伢儿,说:“这箱子里头装的是爷爷要读的书,要写的纸,还有换洗的衣服.吃饭的碗筷。”不等桑俊说完,迎接的干群脸上都突然减去了欢乐。他们以为蒋老连吃饭的碗筷都随身携带,是害怕乡下不卫生,摆城里人架子。蒋老立刻觉察到了。他自己出身农民家庭,父亲开过布店,不幸早丧,年幼时全靠母亲纺纱织布维持生活,他成年后,种过田,做过工,当过兵。他对农民有特殊的感情,生怕农民把他当外人。他那粗黑的眉毛往上挑,有意对小伢儿说:“我这小皮箱里没有小手枪,可有防毒武器。”
小伢儿张大惊奇的眼睛,问:“真的?”
“我的碗筷就是防毒武器。”他拍拍自己宽厚的胸膛,说:“我是马屎皮面光,里头一包瓤呢!肺结核、肺气肿、高血压、冠心病都有,不带碗筷,传染给你们,不是放毒吗?”
人们嘿嘿地笑了,可又为他难过,这么好的作家却有这么讨厌的病魔缠身!
蒋老为了更好地熟悉红菱湖人民的带头人龙跃前,吃住都在他家里。湖区特有的棕棚床,印花布被,他睡着觉得格外舒服;白花花的玉臂藕,香喷喷的红菱米,脆生生的鸡荷梗,他吃来感到十分清甜。他每晚只睡五小时,每餐只吃两碗饭,这是他三十年来的老习惯。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