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也得到了陈伯老的肯定与鼓励。如今回想起来都像做梦似的。像陈伯老这样世界级的大作家,屈尊为不起眼的《沧浪》题写刊名和题词,简直难以令人置信。然陈伯老的确做了,足见他的无私、善良,足见他对青年、对未来的关爱。
1985年早春,我赴南通市参加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春江笔会”,借机携妻儿游览沪宁苏杭。我们全家一到上海,就迫不及待地到瑞金二路26号看望陈伯老。他给我3岁的儿子签名赠送了他的长篇童话《好骆驼寻宝记》。这种时候,他不像一个大作家,更不像一个文学、出版界的领导者,而完完全全是一个慈祥的长者。陈伯老的平易近人,给我们全家留下了永不磨灭的记忆。
1987年盛夏,我有幸又一次与陈伯老在南岳磨镜台宾馆重逢。他是特意赶来给获得湖南省首届儿童文学大奖的作者颁奖的。他的莅临,给整个授奖大会,给南岳山庄,增添了热烈欢快的气氛。获奖作者中,大多是陈伯老的门徒。他当年在南岳山上播撒希望的种子,8年后再由他来验收归仓的果实,这意义非常特别。我也是获奖作者之一。陈伯老见到我,向我表示祝贺,还欣然为我题词:“重来南天岳,再会磨镜台。喜君意气盛,文章更有才。谨祝前程远,健笔描四海。他年得相见,青松果成材!”我从这字里行间,领悟到陈伯老对后辈寄托的殷殷希望。我暗暗发誓:此生一定要在创作上有所突破,方能对得起关爱我辈的陈伯老。
接下来与陈伯老的又一次重逢,是数次相逢中距离时间最短的一次。1988年10月8日,全国新时期儿童文学发展趋势研讨会在烟台召开。湖南出席会议的有谢璞、刘杰英、杨实诚,也有我。上海派来参加会议的作家、编辑队伍阵容强大,势力雄厚。陈伯老是这支队伍中的主帅。他当时已是82岁高龄,还担任着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巨人》杂志主编。这次会议上,他的年龄最大。但他在会议期间却显得年轻而有朝气。金秋十月,海滨的天气格外晴朗。陈伯老每天早晚都与我们年轻人一起到海滩上看日出日落,观潮起潮涌。参观,游览,他步履稳健,谢绝搀扶。与会者都羡慕他身体硬朗,请教养身秘诀。他总是笑呵呵地说:“搞儿童文学的人,永远保持着一颗童心,不会衰老的。”那次会上,我和谢璞老师几次到他的住房拜访求教,并邀请他再登南岳山。他表示找机会再来。在烟台分别时,我请他题词留念,他挥笔在我的留言簿上写下:“一枝生花妙笔,拨开文学艺术的宫门;门启处,教育与娱乐并立其中。”本次会议,曾就儿童文学如何寓教于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