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送我参加省内外各种各样的培训班达60多次。他还把我推荐给省内外的著名作家和编辑。这使我的写作水平迅速得到提高。有人说:县里是培养不出作家的。他则坚定地认为:县里一定能培养出大作家。我在他的无私培养和哺育下,出版专著22部,出版长篇小说《险走洞庭湖》、长篇纪实文学《红颜贪官》等1000多万字,48次获得国家和省市级文学创作大奖。我是全国200万警察队伍中第一个被评为国家一级作家的警察。我是资历较早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理事。生活上,他是我的慈父。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每年四五月,我家里就揭不开锅,他四处给我弄粮食指标。我和妻子陈双娥结婚,是他和他的妻子、我的师母陈慧珍一手操办,既热闹,又实惠的婚宴婚礼在他家举行,朋友们都夸他两老既是接媳妇,又是嫁女儿。他和师母累得直不起腰的身影此时仍清晰的浮现在我眼前。我儿子出生前一个月,我身患重病,危及生命,又正值春节来临。他和师母用板车推着煤炉煤球到医院,为我和妻子做年饭,并丢下亲生儿女们不管不顾,和我们在医院团年。这是我永生难忘的一次团年饭。如今我家庭温馨美满,儿子正在英国攻读博士,并出版了专著。这得益于一心恩师和师母的言传身教与帮助。一心恩师对我的情书不尽,给我的爱诉不完。
他是一个好领导。他担任县创作组组长期间,千方百计为我们改善创作和生活条件。他首先解决书荒问题,利用各种关系和渠道,从全国各地采购图书,建立创作组图书柜。创作组有两位同志人到中年,夫妻长期分居两地,他多次向有关领导汇报,得到重视,将两位在乡下工作的家属调进了县城工作。他任县文化馆馆长期间,他一边积极工作,一边埋头钻研,论文《论文化馆的现代化建设》等获省论文奖等。一心老师工作积极,特别善于思考,工作上钻劲十足,有特别强的进取心,在当馆长的日子里,他工作从来没有日夜,他深深热爱群众文化工作,也深深了解群众文化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他紧跟改革开放的时代步伐,他不拘小节,大刀阔斧,在群众文化工作上进行改革,从乡到县,他对群众文化工作进行大力宣传,几年中,他主编并印制了五十多万字的群文资料,派人下乡办文化站,送资料给县委、彻底改变了汉寿农村文化工作的状态,做到了乡乡有文化站、站站有文化专干,站站有文化活动阵地,有活动等,使汉寿文化馆工作跃进了湖南省农村文化的先进行列。他被吸收为中国群众文化学会会员,并担任常德群众文化学会理事。他还被评聘为副研究馆员。十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