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什么时候啊?”
冯书记打了个太极:“这不是没办法吗?有这么多人要养,你光看咱们弄得起劲儿,没看咱们多辛苦。就说咱们那小余同志,才18岁,整天风里来雨里去,公社、养殖场两头跑,就没歇过一天,还有养殖场帮忙的工人,大冬天的,硬是没休息过一天,看孵化机的工人日夜轮替,别说休息了,连睡觉的时间都不够。你说咱们容易吗?”
钱书记:我觉得你是来炫耀的。
憋了一肚子气的钱书记甚是无语,又说不过冯书记,干脆耍起了无奈:“行了,你别跟我扯难,这么难把养殖场让给咱们东风公社啊?”
这话当然是开玩笑,毕竟清河鸭养殖场在红云公社,不可能说搬走就搬走。
“老冯,你也别跟我装了,我呢也不跟你啰嗦,就一个要求,你们也把咱们村多余的红薯和南瓜收了吧。”
这才是钱书记来的真正目的。他打算向上回那样,也把自己社员纳入养殖场的收购范围,这样红云公社的社员吃肉,他们也能跟着喝口汤,也算是给社员一个交代。
冯书记没有答应他:“你知道的,养殖场的事并不是我负责,我不清楚,这个还是让小余同志来跟你谈吧。”
他让小李把余思雅叫了过来,说明了情况。
余思雅听后有点犯难,红薯和南瓜的保质周期有限,只能放几个月,再便宜她也没法大量囤积啊。
“钱书记,实在对不住,我们养殖场已经收购了差不多两万斤南瓜红薯,够吃到过年了。再买回来就只能搁着,别说地窖装不下了,就是能装,你也知道的,红薯南瓜放不了那么久,到了过年肯定坏不少。这个我实在是不能收,你们要是有多余的玉米、麦麸、米糠之类的,倒是可以送过来。”余思雅一脸歉意地说。
玉米的产量有限,青黄不接的时候也会作为主粮的补充,哪有很多拿出来卖的啊。至于米糠、麦麸就更别提了,这些都是脱米磨面后的产物,量也不大。
钱书记有些不高兴:“小余同志,你们那么大个养殖场,好几千只鸭子,就不能帮帮忙?”
余思雅一个劲儿的赔不是:“钱书记,不好意思,不是我们不想帮忙,实在是要不了这么多。这样吧,明年,明年秋天,你们公社的红薯南瓜我们也一块儿收了,你看成不成?”
明年能解决今年的问题吗?自己堂堂一个书记出面,被个妇联的小干事给驳了回去,钱书记面子里子都没了,老大不高兴地回去了。
回去之后,他越想越气。这么下去不是办法,瞧红云公社的样子,肯定得没完没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