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灯泡的来源就是个问题,抗日战争时期,灯泡的使用率还很低,制造技术也没有现在这么纯熟。一般灯泡的额定寿命是2500——3500个小时左右,但和外界不同,这里要日夜不停的亮着。假定这种情况下,那时的电灯能支持一年。从亮光的范围来看,应该不下于五十盏,而且还是那种高强度、大功率探照灯一类的灯泡。只这些灯,三十年就得用掉一千五百盏,而且他们还要一次性带过去。从我们这一路走来的情况来看,大量易碎的东西很难带。当然,现在已经知道那些光亮是什么发出的了,也就没必要再深究此事。
几人在石像肩膀上休息大概半个小时左右,往上的路只有顺着外壁攀爬了,刚才出来的时候,大伙儿已经将脖颈周围全部检查了一遍,没有看到一条洞道。就连下面密布的蜂窝状凹坑,这里也没有了。
再往上路就危险多了,石壁上可以落脚的地方也不再那么明显,就像一个雕刻的工匠,一直干到脖子处,才突然发现自己干活太粗糙了,再往上的部分就发着狠的细致起来。不过,这样一来,我们可是倒了血霉了。
虽然脖颈对于整个身体来说,这点长度已经太短了。可放到这巨大的雕像上,就这么短的一节脖颈也要有五十多米高,那可是将近十五层楼的高度,而且还是笔直笔直的。说句不爷们的话,老子现在腿就有些发软!
为了防止出现什么万一,我用了根绳子把乔佳和自己连了起来。众人往上爬了大概十多米的样子,岩壁上便出现了很多裂缝,就像干透的泥偶一般,只不过这些裂缝并非横向开裂的。大的地方要有一人多宽,窄的地方也就刚刚能放进去只脚,最重要的是这种纵向的开裂,对大伙儿攀爬起来没有多少帮助,只是增加了点安全系数。
不过,好在这一路上有惊无险,我们这群非职业爬山者,爬过这五十多米的高度,竟然用了将近一个小时。等大家找到落脚的地方,才发现早已深陷迷雾中。我不知道这些雾气是从哪儿来的,头部这个高度,风力已经很大,可仍然吹不走浓浓的雾气。
众人在周围走了走才发现,大伙现在所在的位置,应该是雕像两片嘴唇的缝隙中,还好我们够小,能在这种奇妙的地方停下。我沿着整条缝隙检查了一下,发现两片嘴唇闭的很紧,根本无法从这儿进入到头颅中。不过,想想也是,口原本就跟头部没有联通。
最后,经过大伙儿的一番研究,决定选择离我们最近的鼻孔进入。我往上照了下,浓雾之中可以看出,头上十多米的位置明显有个黑漆漆的超巨型突起物,很大,大到要有四五层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