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台面上了,随着造纸技术的推广,紧接着就在各贫困地区开办官学,提供半工半读机会,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
与此同时,在各地兴建藏书楼,免费为书院学生提供借书服务,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想读书而不得的问题。
在民生上,极力鼓励各地自主自发的研究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方法,真金实银的砸下去,出了不少可靠又实用的法子,还出了不少后世有名的农官儿。
而此时的元家产业,已然积累到了一个常人难以想象的地步,外人所知晓的不过冰山一角罢了,为了这冰山一角,自家两孩子在情窦初开的年纪,出门日日都能偶遇各家公子小姐,算是小小年纪,便见识颇丰。
两个打小见多识广的孩子,终于在各自成家后,锦绣将二人喊到一起,一家人聚在一起开了个小小的家庭会议。
会议内容非常简单,锦绣将家中产业一分为三,儿子黎黎一份,女儿珍珍一份,手里自留一份。
在兄妹二人的认知里,父亲手里的那份儿,将来终究还是元家的,不管给家里的谁,他们都没意见,总归父亲做事儿靠谱。
谁都没想到,在儿子元承明正式入朝为官那日,锦绣直接代替儿子,将那份上交给了国库。
产业之丰富,金银数量之巨,震惊朝野,叫无数人眼红,叫户部尚书乐开了花,带着整个户部同僚,没日没夜的连续登记造册,忙活了整整半月,才堪堪入库。
几乎所有人都在猜测,首辅大人应该是将整个元家的财产都捐出去了,这心性,太狠了!
这笔财产,直接叫元承明捞了个户部侍郎的职位,皇帝当着所有朝臣的面儿亲自嘱咐户部尚书:“带小元爱卿多熟悉熟悉户部事宜,将来户部交到小元爱卿手里,也好继续为朝廷为百姓谋福祉。”
这还有什么说的,将来的户部尚书直接预订下来了,但人家爹大手笔,朝廷给一个户部尚书还真不过分,大不了将来派个得力的副手给搭把手呗。
事后锦绣问两已经成家的孩子:“能想通吗?”
两人点头。
“爹爹是担心我们守不住这份产业,将来招来灭门之祸。您放心,按照您的要求,已经将大部分产业转为暗地里经营。既然大家都以为您将家里的钱儿全捐了,回头我与妹妹生活上定当简朴些。”
锦绣好笑:“也不必太过简朴,爹还不至于叫你们几人跟着吃糠咽菜。”
但像之前那般大手笔花钱的事儿是不可能了。
等人走了,锦绣去祠堂跟元老爷子念叨:“您瞧见了吧?陛下都震惊了,两孩子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