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怕自己变了,许锦棉就不喜欢自己了。
那咱俩还挺像的。许锦棉合上书,伸了个懒腰,都没什么变化。
想把时光留住。
哟,李宛,没想到你还是个文化人。
哪能呢,这句话想了大半辈子的。
小五叔就念过小学,成绩倒是不错,能去初中,只是那时候家里四个哥哥都成家立业了,家里父母年纪也都大了,没有赚钱的营生,家里穷的叮当响,就没让他继续上学。
小学学习成绩再好,又能学到什么?
字都认不全,算数也只会特别简单的,甚至是连负数都没接触过,更别说别的知识。
那时候的小五叔,也不过是比文盲稍微强一点,认识几个字罢了。
而这些年在外面,一直是拼了命的争功,那命去换,倒也顺便学了点东西,可跟文化人还是特别不沾边的。
说白了,如果小五叔当年没生病,就在村里生活,到现在,跟那些满脸沟壑纵横,皮肤黝黑,手指粗壮,脑子里就只有种田那点事,要不然就是期望自家孩子能学习好,更上一层楼的庄稼汉们,没有任何区别。
是那场病,没让他死城,也改变了他的一切。
*
这会子才刚开春没多久,还没入夏,尤其是靠山村比较靠北,温度没有那么高,所以最开始种玉米的时候,是蒙了一层塑料膜薄的。
等玉米长大了,就扣开塑料薄膜,让玉米长出来。
等到入夏,气温快速升高,玉米就长得差不多,快要开始抽穗了。
李元连续几天都待在田里看着,一边记录数据,一边看看这些玉米能不能顺利长好。
有些是水果玉米品种,长得快,而且成熟的也快,得提前采摘,保证糖分是在比例最高的时候摘下来,这样口感最好。
小元子,去盯着水果玉米,务必在最合适的时候采摘。许锦棉摩拳擦掌的等着吃玉米,吩咐李元去。
我跟师兄替换,二十四小时盯着,保证让玉米插翅难飞。
李元做出保证,待在田里的时间更长,大半天功夫都是,几乎都不回大房子了。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郑叔打来电话,说是郑婶身体有点扛不住了,医生建议剖腹产。
这边李元哪里还能顾得上玉米,赶紧回大房子,准备去镇上。
一起。齐长青跑出来。
直接骑摩托车去镇上,再开车去市区。
一路上风驰电掣的,喘口气的功夫都没有,等到了医院,郑婶还没出手术室。
医生是早就安排好的,许锦棉帮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