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虎蹲炮约重三十多斤,炮头由两只铁爪架起,类似于迫击炮,射程可达五百米。
与红夷大炮用实心炮弹不同,大将军炮每颗炮弹含有小铅弹五百颗,虎蹲炮每颗炮弹有小铅弹或小石子一百颗。
这两种火炮攻击范围很广,适用于野战。但在攻打坚固城池时,作用比不上红夷大炮,威力不能同日而语。
它们发射出来的炮弹,并没有红夷大炮那种摧枯拉朽的冲击力,距离足够远的话,用盾牌即可抵挡。
在明末三股势力当中,农民军的装备最差,战斗力最弱,往往是采取人海战术来获胜。
一开始农民军不过是流寇,打一仗换一个地方,没有稳定的根据地,自然也就不能安心生产。他们的武器,大多数是从明军手里缴获过去的。
崇祯十六年,李自成占领了襄阳,才开始建立稳定的政权和根据地。但农民军普遍知识水平不高,缺少人才,生产武器的技术还很落后。
明朝方面,技术最为先进,但官员贪墨成风,工匠懒散成习,导致生产出许多无用的残次品,白白浪费银子。
客观来讲,当时武器装备最精良,对火器最重视的,还是建奴。
努尔哈赤吃了红夷大炮的亏,遗憾而死。皇太极上位后极其重视火器生产,专门成立了一支火器部队,名为“乌真超哈”。
建奴当时很有雄心壮志,既精于骑射,有强大的骑兵队伍,又愿意学习吸收先进的火器技术,故而横行天下。
至于建奴坐稳江山后,深知火器的厉害,采取愚民政策,则是后话了。
李过、高一功率领的军队千里疾行追击而来,自然要轻装简行,不可能带上笨重的红夷大炮,就连大将军炮和虎蹲炮也只带为数不多的一些。
算下来,敌军人数多达三万,火器装备却远不如宁陵县城里的守军!
盾牌挡下了百分之九十的铅弹、石弹,剩下的越过盾牌飞了出去,还有些从缝隙中间钻进来,打中兵卒的身体,顿时皮开肉绽。
好在火力有限,伤亡不大。李存明被一百个锦衣卫团团围住,保护起来,更是毫发无损。
“周将军,朕看叛贼的火力不过如此,他们也耍够威风啦,该咱们出手了。下令吧,抛射炸雷!”李存明冲周遇吉喊道。
周遇吉举起手中钢刀,用力一挥:“抛射!”
负责操作投石机的士兵们立即行动起来,先在皮窝中放置一颗陶瓷雷,点燃火线,猛地拉动绳索,在杠杆作用下,陶瓷雷顺势飞出。
因为投石车每发射一次,就需要近十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