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住冲安嫔使了使眼色,就差直说,安嫔你多说点了,她们还没听够。
但安嫔稳如老狗,完全不为所动。
唐诗抬头喝水就看到这一幕:【淑妃的眼睛抽风了?】
淑妃郁闷地低下了头。
安嫔稍稍松了口气,歪打正着,暂时又肯定了一次她的身份。但她丝毫没有伪装成功的喜悦,只剩无尽的后悔,早知道,早知道她绝不会干这种蠢事。
现在她无时无刻不处于紧张和担忧中,连晚上睡觉做梦都是自己被拆穿后五花大绑要砍头的画面。
天衡帝看不见,但也能想得到偏殿中发生了什么。
这段极小的插曲让他的心情忽地变好了许多。
他居高临下地看着跪在地上摇尾乞怜的大臣们,讥诮地勾起唇:“这么说,尔等是支持朕,支持柴亮孟江的做法了?”
大臣们点头如捣蒜:“支持,支持。皇上,先前都是微臣糊涂,为了一己之私,竟不顾大局,实在是有愧,请皇上责罚。”
天衡帝的语气依旧没什么变化:“责罚就不必了。”
大臣们俱是心中一喜,他们就知道法不责众,皇上必然不可能因为这事重罚他们的。
但很快他们就高兴不起来了,因为天衡帝继续说:“诸位爱卿能有此觉悟,朕甚是欣慰。尔等都是我大雍的国之栋梁,忠义之士,必然会用行动支持朕,支持朝廷,尽快解决鼠疫一事,那朕便成全你们的一片忠心。”
“洪国公你既担忧孙子,不如加入到运送物资进东城的小队,既为朝廷效了力,又能见一见孙子,亲人团聚,岂不两全其美?”
“怀远侯,你在东城产业甚多,底下伙计也不少,你带着儿孙过去正好看顾自家产业的同时也能将这些人组织起来帮助五城兵马司在各路口设置关卡,以缓五城兵马司的压力。”
“真定伯……”
……
听到天衡帝连点了好几个刺头的名,都是派他们去东城疫区做事,大臣们顿时吓得瑟瑟发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