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p;贺子期酸溜溜的问道:“炸鸡店秦炎好像没股份吧,他来干什么呢?”
姜阮理直气壮,“当然是帮我把关、帮我争取利益了。”
…
炸鸡店目前开了四家,每家店平均日消耗三百只鸡,一个月三万多只鸡仔,农户养殖主要在大湾村,如果开连锁,消耗量得扩大十倍,大良乡其他六个村子,都能开始养殖副业。
这算姜阮打下基础的成熟产业链,现在天时地利人和,贺子期家能预估到收益,才下决心来投资。
孙孝海以前是钟广原秘书,现在是大良乡副乡长,热情接待了贺子期,在乡招待所摆了一桌,食材是从姜阮的养殖场运过来的。
秦炎主导,和荀力作了一份发展计划书,第一批在大中型城市开二十家门店,设立五条运输线。
秦炎说:“现在还无法全国铺店,否则运输成本太大。”
贺子期本来计划第一批开五十家分店,看计划书又觉得秦炎的考虑风险更低,资金已经到位,扩张顺利的话,再开店有模版复制,能降低风险。
谈好条条框框的细节,姜阮拿到了育苗的数额,第一批育苗二十万只,而且每个月都要育苗这么多。
光卖苗都不少钱了。
但大良乡太穷,苗钱和饲料钱,不少家庭拿不出来。
贺子期看着大家殷切的目光,无辜道:“别看我,我是唯利是图的商人,农户买不起苗就别搞副业,我是不会把农户的风险担到身上的。”
作为他的角度说的也没错,人家来投资,总不能还让他垫钱帮农户吧。
孙孝海顶着压力跑储蓄所给农户拉低息贷款,把七个村的村干部发动起来,学习参观大湾村的养殖,让村干部动员各生产队的队员们,贷款买苗和饲料。
说的口干舌燥,最终大良乡有百分之八十多的村民,都从姜阮这里预定了鸡苗和饲料。
姜阮相信,等第一波养殖的鸡仔回收,其他观望犹豫的村民们,会迫不及待加入养殖副业。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