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真养不起。也就徐州桥有本事,家里婆娘去世还能一个人把几个孩子拉扯大。
老徐家当初为了不被这几个小子吃垮,还早早分了家,好在徐州桥把几个孩子养到现在也都成了劳动力,连最小的那个也能挣6个工分。
看着徐小五小胳膊小腿地扛着比自己还高的锄头挖土,生产队里的吴婶看不下去了。
“我说徐大,你家小五比我家二狗子还小咧,你咋舍得让他干这么重的活,这都连续干十天了,小心以后长不高。”
还不等徐州桥开口,徐小二就抢着开口回:“吴婶,你看我大哥小时候干的活比小五多多了,也没见长不高啊!”
正在弯腰扒拉泥里石块的徐一听到徐小二提起自己,站直身子对吴婶咧嘴一笑,“吴婶,我才十七,还能长高呢。”
吴婶一噎,徐一这身高,都快比上她家当家的了。也不知这徐家人吃什么长的,各个看着精瘦精瘦的,但偏偏个子窜得老高。
“就算能长,也不能可劲造啊,徐大啊,我看你就是太惯着你家丫头了,又不是什么城里姑娘,哪有全家吃粗粮,就她一个吃大米的道理?还不帮着干活——”
吴婶总算说出自己心里话。
自从徐大分家后,一个大老爷们带着六个孩子就住着村尾的两间草房里,按理说孩子都能干活,怎么也饿不成现在这副样子,瘦得让人心疼,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大河生产克扣粮食不公正呢!
实际上,照徐州桥一家这么个拼命的程度,不说粮食富足,再怎么也不会饿着肚子,可徐州桥一家上下六个男子汉,宁愿饿着肚子也要宠着一个丫头片子。
就两间下雨天还漏水的破草屋,就因为徐丫头娇纵不愿意和男娃住,徐大愣是带着五个儿子住一间,把另一件宽敞的留给一个五岁大的女娃。
不仅如此,徐丫头说吃不下粗粮,徐州桥就把几十斤的红薯换成十多斤的白大米。精粮白面都给丫头吃,自己和几个儿子吃喇嗓子的糙米。
徐丫头说不喜欢打补丁的衣服,徐一就带着几个弟弟去捡山货换布票。
林林总总,生长队里看不惯的人多了去了,但徐州桥一家把徐丫头护得紧,谁敢说一句不中听的,几人能跟你急!操铲子的那种急。
这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