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校当老师;母亲严秋菊是本省人,家住县城,也是在庐州理工上大学,之后留校当老师。冯婷婷每年寒暑假都回上海祖父家,偶尔才回本省县城的外婆家。
以前康妙玟不懂这些,现在用成年人的思维方式一看,严秋菊一个县城女孩,能在60年代考上大学,妥妥学霸级别,也很不容易。众所周知,大城市的教学质量会更好,比如上海人冯康志考上大学在她看来不算什么。
严秋菊和冯康志都是取消高考之前最后一届高考生,也是同系同学,夫妻感情很好。但唯一不好的,就是俩口子结婚好几年一直没能生孩子,后来便收养了冯婷婷。
三个好友里,冯婷婷的家境最好,父母都是教授,只有一个孩子;张娅宁父亲教授母亲讲师,收入跟冯家差距不大,但要养育三个孩子;康家父母都是普通职工,工资比冯家张家低一大截,但因为只有一个孩子,实际生活水平比张家略好一点。
11、2岁的孩子心里没有太多世俗的东西,因为住得近,又在同一个班级,便成了好友。
此时张娅宁说的是昨晚看的香港电视剧《射雕英雄传》,83版射雕被内地观众誉为经典,86年引进内地,立即火爆,播了一轮又一轮,迷倒一群又一群心怀“大侠梦”的孩子们,学霸也不能免俗,超爱靖哥哥和蓉儿的!
康妙玟已经不太记得剧情,一边听她说一边很捧场的问“然后呢”,俩女孩一路叽叽喳喳的说着。
往前再走300米,是与庐州理工一街之隔的省军区大院。省军区没有自己的学校,大院里的孩子分散在附近几所中小学上学,庐州理工附中也有不少军人子女。省军区正门跟庐州理工的正门都开在三环路上,宁国路上的小门是开了方便孩子们出去上学,平时晚上关门,有士兵轮流站岗。
康妙玟说:“咱们要不从军区里走吧。”
“能走吗?”
“应该能。站岗的也不知道我们是不是军区里的小孩。”拉着张娅宁进了小门。
站岗的士兵看了看她俩,看她们只是俩小姑娘,没说什么。
张娅宁紧张得手心冒汗。进了门走了好远,才小声说:“我好害怕他不让我们进来。”
“怕什么?我们是小孩子嘛,小孩子不要紧的。”康妙玟很淡定的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