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个有天资的聪明小孩儿,身体又不好,沽南的教育和医疗比老家好太多,如果把梁星灼带回老家生活,方方面面都是一种耽误。
他把这些想法跟老两口说完,老两口听完直叹气。
这番苦心老两口是能理解的。
他们学历不高,白手起家,靠做生意在老家拼出一番家业。
因为吃过没读书的苦,导致他们格外重视下一代的教育,卯足劲把两个儿子往大城市送,让他们考好大学,长见识,在大城市扎根。
对儿子是这样,对孙子更是,否则他们不会在大儿子因公殉职后,坚持让小儿子照顾五岁的小孙子,好让小孙子能继续留在沽南读书,享受大城市的教育资源。
但梁星灼毕竟不是他们家的孩子,理解归理解,但缺少一颗真心。
“不把星星带回老家,留在沽南谁照顾他?你马上要高考了,凭你的成绩上京柏医学院肯定没问题,你一直想学医,像你爸妈那样做个医生,难道你要为了一个没血缘的弟弟放弃梦想吗?”
他果断回答:“不会。”
“但梁星灼也不能回老家。”
“我已经想好了,请个阿姨照顾他的日常生活,之后我去京柏读大学,周末和节假日会抽空回来,京柏到沽南高铁也就一个多小时,两地跑不麻烦。爷爷奶奶你们年纪大了,再带个孩子消耗精力,身体吃不消,你们就在老家过自己的日子,家里的事情不用操心。”
杨佩书听得只抹泪,十几年里痛丧两子,身心早就饱受摧残。
周忠惟轻拍老伴儿的后背,一边为孙子担忧:“小与,别把一切都揽在自己身上,没有爸爸妈妈和小叔,你还有爷爷奶奶。”
他还是不改初衷:“那你们先让我试试,如果我管不过来,你们再接手。”
周忠惟不太理解他这份执着:“你就这么在乎那孩子吗?他不是你亲弟弟。”
他强调:“出事那天,小叔和余阿姨是要去民政局的。”
周忠惟开解他:“就算那天他们领了证,梁星灼跟你也只是名义上的兄弟,你不要把责任放这么大。”
“我没有放大,这责任本来就很大。”他停顿片刻,接着说,“小叔生前把梁星灼当亲生儿子,他和余阿姨领证前问过我们的意见,我们都点了头,梁星灼还改了口叫小叔爸爸,就算没有他们那张结婚证,我们也已经是一家人了。”
“余阿姨不在了,余科是个人渣,梁星灼只剩我这么个没有血缘的家人,他这么小,我怎么可能不管他。”
“他在小叔眼皮子底下会怎么长大,我就要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